[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修复农田有机污染土壤的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45491.0 | 申请日: | 2019-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3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杜宏伟;林澍;崔飞剑;李小宝;房怀阳;朱李华;覃光雄;侯文彪;谭秀琴;陈相林;姜妮;杨润冕;魏东洋;曾凡棠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B02C21/0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刘亚娟 |
地址: | 510655***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修复 农田 有机 污染 土壤 一体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修复农田有机污染土壤的一体化装置,主要包括土壤处理装置、热脱附装置、废气处理装置;土壤处理装置通过管道与热脱附装置连接,废气处理装置通过管道分别与热脱附装置、土壤处理装置连接;土壤处理装置包括破碎壳体、破碎主轴、第一破碎盘、第二破碎盘、第三破碎盘;热脱附装置包括加热管、转动主轴;废气处理装置包括装置壳体、进气A口、出气A口、进气B口、出气B口。本发明通过土壤处理装置、热脱附装置以及废气处理装置的共同作用,土壤修复效率高,同时节能低耗,可有效的将热脱附所产生的废气进行多效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面源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修复农田有机污染土壤的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污泥的农用、农业固体废物的堆放以及农药的广泛使用,致使邻苯二甲酸酯、多环芳烃、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壤环境,并因脂溶性易被土壤颗粒吸附而长时间残留于土壤中,这些有机物中有不少是致癌、致畸或致突变物质,存留于土壤中不仅可以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而且还可以通过植物或动物进入食物链,给人类生存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因而土壤有机污染物的修复研究和治理技术开发亦是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研究的热点。
农业面源污染中农田有机污染土壤污染一直是农业面源污染处理的重中之重,土壤的质量关乎着种植物的品质,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对土壤处理时装置集成度低,造成设备难以大范围铺展投入,同时,现有技术中采用热脱附处理的设备热脱附效率仍然较低,土壤搅拌不充分,受热不均匀等情况均影响了对农田有机污染土壤处理的效果,因此,为了提高对农田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需要一种新型的一体化装置来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农田有机污染土壤的一体化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修复农田有机污染土壤的一体化装置,主要包括土壤处理装置、热脱附装置、废气处理装置;所述土壤处理装置通过管道与热脱附装置连接,所述废气处理装置通过管道分别与热脱附装置、土壤处理装置连接;
所述热脱附装置包括加热管、转动主轴;所述转动主轴设在加热管的中心轴线处,且左右两端与加热管转动连接,转动主轴右端和转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转动电机设在加热管右侧面上;所述加热管包括加热外管和加热内管;所述加热内管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转动环与加热外管内壁转动连接,加热外管左部上侧设有加料口,加热外管右部下侧设有排料口,加热外管中部上端设有排气口,所述加热内管与加料口、排料口位置对应处各设有一个密封滑轨;
所述加热内管通过多组环形滑轨与加热外管内壁连接,加热内管与加料口位置对应处的圆周壁上等间距分布有多个入料孔,加热内管与排料口位置对应处的圆周壁上等间距分布有多个排料孔,所述加热内管内壁布有螺旋送料片,加热内管内壁的左部、中部、右部各设有一个传动齿环,所述每个传动齿环各设有三分之一齿面,且每个传动齿环的齿面交错设置,所述转动主轴上与每个传动齿环位置对应处各设有一个传动齿块,且分别与其对应的传动齿环的齿面位置对应,所述加热内管内壁等间距设有多个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内设有可上下活动的出气控制管,所述出气控制管内部中空,出气控制管的上、下端密封,且其上端设有挡环,出气控制管下部设有进气孔,出气控制管与进气孔位置对应处套设有配重环,所述出气管上部管壁均匀设有第一气孔,所述出气控制管上部管壁设有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孔与第二气孔交错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54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