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轮胎整胎快速热解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44896.2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5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民;张雷;王欣;姬国钊;高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1/10 | 分类号: | C10G1/1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胎 快速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废轮胎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废轮胎整胎快速热解装置及方法。将废轮胎于胎侧位置对称开孔,开孔后的废轮胎送入回折式上料装置,途经水封段隔绝空气后送入整胎式快速热解装置中下部,来自熔融盐加热回流装置的高温熔融盐为废轮胎催化快速热解提供能量,热解过程中产生热解挥发产物及炭黑,炭黑由伸缩式密封刮板送入炭黑回收装置收集,热解挥发产物送入热解挥发产物回收装置收集,同时热解过程中析出的钢丝由拉丝装置拉提出整胎式快速热解装置,热解过程中熔融盐温度不断降低,由熔融盐泵抽回至熔融盐加热回流装置进行蓄热,蓄好热量的熔融盐再次返回至整胎式快速热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轮胎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轮胎整胎快速热解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渐被广泛应用,目前每年产生的废轮胎量已超过1500万吨,但其回收利用率不足35%,因此,废轮胎的资源化处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废轮胎的主要处理方式有翻新、胶粉、再生橡胶、焚烧及热解等。目前国际公认热解制油是废轮胎资源化最具潜力的处理方式。但长期以来,我国废轮胎热解技术仍普遍处于基础研究及实验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生产工艺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废轮胎整胎快速热解装置及方法,将熔融盐作为热载体及催化剂用于废轮胎整胎快速热解,进而回收高收率产物油及炭黑,适用于工业放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废轮胎整胎快速热解装置,包括回折式上料装置1、整胎式快速热解装置2、熔融盐加热回流装置3、炭黑回收装置4及热解挥发产物回收装置5;
所述的回折式上料装置1呈倾斜L型布置,回折式上料装置1包括伸缩式挤压装置A6、水封段7及推料装置8,伸缩式挤压装置A6从L型回折式上料装置1的竖直端伸入至回折式上料装置1内,推料装置8从L型回折式上料装置1的竖直端与水平端交汇处伸入至回折式上料装置1内;回折式上料装置1水平端出口通入整胎式快速热解装置2;
所述的整胎式快速热解装置2顶部设有伸缩式挤压装置B9、拉丝装置10及规整筒11,其底部设有可拆卸过滤式熔融盐出口12;拉丝装置10可伸至整胎式快速热解装置2底部,规整筒11套装在拉丝装置10外部,并固定在整胎式快速热解装置2内部顶端;规整筒11上设有多级柔性密封25;伸缩式挤压装置B9从整胎式快速热解装置2顶部伸入至整胎式快速热解装置2内;整胎式快速热解装置2的固体产物出口通入炭黑回收装置4,气体产物出口通入热解挥发产物回收装置5;可拆卸过滤式熔融盐出口12经熔融盐泵13与熔融盐加热回流装置3底部的熔融盐入口相连通;
所述的熔融盐加热回流装置3包括封闭式换热装置14、熔融盐回流口18及事故收盐箱19,封闭式换热装置14布置于熔融盐加热回流装置3中部,封闭式换热装置14与熔融盐加热回流装置3之间流通的介质仅有熔融盐,封闭式换热装置14设有内部的换热管束15、换热介质出口16及换热介质进口17;熔融盐回流口18与整胎式快速热解装置2的熔融盐入口相连通;事故收盐箱19连接在熔融盐加热回流装置3底部,带有加热功能;
所述的炭黑回收装置4顶部设有伸缩式密封刮板20,伸缩式密封刮板20在工作时会伸入整胎式快速热解装置2内,并将整胎式快速热解装置2内产生的炭黑刮至炭黑回收装置4,非工作态会返回至炭黑回收装置4顶部,并将整胎式快速热解装置2与炭黑回收装置4隔断;炭黑回收装置4还设有高温活化气体进口22、高温活化气体出口23和活化炭黑出口24。
一种废轮胎整胎快速热解方法,步骤如下:
(Ⅰ)原料输送:将废轮胎整胎21除去杂质,于胎侧位置对称开孔,开孔后的废轮胎整胎21由伸缩式挤压装置A6压进回折式上料装置1底部,通过水封段7隔绝空气后,由推料装置8及伸缩式挤压装置B9共同作用送入整胎式快速热解装置2中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48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