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卧式圆柱形陶瓷加工用夹持旋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44310.2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0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向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向少军 |
主分类号: | B05B13/02 | 分类号: | B05B13/02;B28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圆柱形 陶瓷 工用 夹持 旋转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卧式圆柱形陶瓷加工用夹持旋转装置,包括:包括:夹持装置、支撑架、卡板、支撑柱、齿轮、转杆;夹持装置与支撑架两端面缝隙处接触,且支撑柱设置在卡板的内壁,将圆柱形陶瓷开口端的内壁两端固定在两个活动板上,此时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便于固定并适应不同大小的圆柱形陶瓷,向左推动推杆,使卡轴也向左移动,此时两个活动轴与横板内侧壁平行,同时使两个夹持杆向内侧移动并将陶瓷的外壁夹紧,并且利用夹持杆上设置的紧固块将陶瓷开口端固定,通过夹持杆上的弧度便于将圆柱形陶瓷的外壁夹紧,当夹持的压力较大时,此时弹性件向两个活动轴的内侧压紧,使弹性件处于压紧状态,便于减小夹持的压力,防止陶瓷的磨损或者破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卧式圆柱形陶瓷加工用夹持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古人称陶瓷为瓯,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基于上述描述,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现有的陶瓷加工用夹持装置不能控制夹持的力度,当力度较重时,容易导致陶瓷的磨损或者破碎,并且在转动时,由于旋转速度过快,使陶瓷在加工时,不便于人工描涂或机械喷涂,因此本设计针对于上述问题,设计出一款结构合理的,及功能性好的陶瓷加工用夹持旋转装置,以提高实用性。
发明内容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卧式圆柱形陶瓷加工用夹持旋转装置,通过结构与功能性的改进,以解决上述专利中不能控制夹持的力度,旋转速度过快,使陶瓷在加工时,不便于人工描涂或机械喷涂的问题。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卧式圆柱形陶瓷加工用夹持旋转装置,包括:夹持装置、支撑架、卡板、支撑柱、齿轮、转杆;夹持装置与支撑架两端面缝隙处接触,且支撑柱设置在卡板的内壁。
进一步的,夹持装置包括支撑架、卡板和支撑柱。
进一步的,支撑架的左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架,且支撑架的右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架。
进一步的,卡板设置有两个,且卡板分别设置在第一活动架与第二活动架的顶部。
进一步的,支撑柱的上端卡接有固定轴,且支撑柱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进一步的,卡板的内侧设置有转块,且两个卡板呈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固定轴的内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内侧一体化设置有卡块。
进一步的,卡块和转杆的一端分别与齿轮的凹面相互齿合。
进一步的,连接杆右端转动连接有转块,且转块的一端呈凹凸不平设置。
(三)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卧式圆柱形陶瓷加工用夹持旋转装置,首先,将圆柱形陶瓷开口端的内壁两端固定在两个活动板上,且活动板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个凸块,此时复位弹簧向活动板的方向拉伸,使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便于固定并适应不同大小的圆柱形陶瓷,向左推动推杆,使卡轴也向左移动,此时两个活动轴与横板内侧壁平行,同时使两个夹持杆向内侧移动并将陶瓷的外壁夹紧,并且利用夹持杆上设置的紧固块将陶瓷开口端固定,通过夹持杆上的弧度便于将圆柱形陶瓷的外壁夹紧,当夹持的压力较大时,此时弹性件向两个活动轴的内侧压紧,使弹性件处于压紧状态,便于减小夹持的压力,防止陶瓷的磨损或者破碎,并且利用磨砂板来防止陶瓷在卡板上发生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向少军,未经向少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43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