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燃烧控制系统控制燃烧炉供给燃料当量比的方法、系统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44203.X | 申请日: | 2019-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6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 发明(设计)人: | 杨健晟;龙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H04N9/70;F23N5/20;G06F111/10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张行超 |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燃烧 控制系统 控制 供给 燃料 当量 方法 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燃烧控制系统控制燃烧炉供给燃料当量比的方法、系统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S1、所述燃烧控制系统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拍摄获取所述燃烧炉内火焰颜色的RGB原图;S2、所述燃烧控制系统将所述RGB原图转换为只含有蓝绿色火焰的RGB图像;S3、所述燃烧控制系统计算经转换后的所述RGB图像的B/G值;S4、所述燃烧控制系统将所述B/G值输入火焰当量比判断模型,计算所述火焰颜色的当量比;S5、所述燃烧控制系统将所述当量比与设定的当量比α比较,根据设定策略调整燃料与空气供给量比例。本方法根据火焰颜色分析出火焰燃烧的当量比,进而控制优化燃料和空气的供应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燃烧控制系统控制燃烧炉供给燃料当量比的方法、系统及装置,属于燃烧诊断中光学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能源供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在火力发电、锅炉供热、冶金等一系列工业生产中,通过对燃烧炉内火焰检测与燃烧状态判断,从而控制化石燃料与空气的有效供应量,是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因为燃料是否完全燃烧直接影响到能量转换效率,并且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温室气体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如何通过检测技术对炉内火焰燃烧状态判断是工业生产中一个重点。
传统基于探针采样的方法,不仅检测结果具有滞后性,还与探针布局的位置息息相关,并且由于探针需要直接与反应物接触,故障率一直比较高。基于激光的检测技术可以避免与反应物接触,并且由于激光的高精度使得检测结果精确度很高,但是由于激光光路设置复杂、操作繁琐、成本高,并存在安全问题等一系列因素,使得基于激光的工业燃烧检测技术一直未得到大规模普及。
数字相机也具有非接触特点,因此也被用于炉内火焰检测。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数字相机采集火焰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火焰亮度值与火焰频率等信息,进而判断燃烧状态。但这种燃烧状态的判断仅仅限于燃烧的稳定性,对燃料与空气混合的比例以及混合的空间分布等信息不得而知,因而无法控制燃料和空气的供应量,对最优化能源转换效率帮助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燃烧控制系统控制燃烧炉供给燃料当量比的方法、系统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数字相机火焰检测仅能根据图像判断燃烧稳定性,无法分析出当量比(燃料与空气混合的比例),进而无法控制优化燃料和空气供应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燃烧控制系统控制燃烧炉供给燃料当量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所述燃烧控制系统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拍摄获取所述燃烧炉内火焰颜色的RGB原图;
S2、所述燃烧控制系统将所述RGB原图转换为只含有蓝绿色火焰的RGB图像;
S3、所述燃烧控制系统计算经转换后的所述RGB图像的B/G值;
S4、所述燃烧控制系统将所述B/G值输入火焰当量比判断模型,计算所述火焰颜色的当量比
S5、所述燃烧控制系统将所述当量比与设定的当量比α比较,若所述当量比与所述当量比α不同,则所述燃烧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燃烧炉的燃料供给管道的燃料供应量,或者空气供给管道的空气供应量,使所述当量比与所述当量比α相同。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燃烧控制系统控制燃烧炉供给燃料当量比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所述燃烧控制系统控制图像采集装置拍摄获取所述燃烧炉内火焰颜色的RGB原图;
转换模块,用于:所述燃烧控制系统将所述RGB原图转换为只含有蓝绿色火焰的RGB图像;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所述燃烧控制系统计算经转换后的所述RGB图像的B/G值;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所述燃烧控制系统将所述B/G值输入火焰当量比判断模型,计算所述火焰颜色的当量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42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