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式湿物料处置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3389.7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8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楼兴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义乌晟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A61L9/2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吴辉辉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物料 处置 装置 | ||
一种车载式湿物料处置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中间设隔板,箱体通过隔板分隔成设备箱体和烘干箱体,所述烘干箱体内设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体表面设进料口,进料口置于箱体侧面底部,所述进料口上设螺旋输送装置,所述箱体内设破碎成型机,破碎成型机置于螺旋输送装置末端,所述破碎成型机下部设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第三输送带和置于第三输送带末端的刮板输送机,本设备通过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形成的夹持并行段将物料从箱体底部输送至箱体上部进行处置,在夹持并行段的辅助转轴作用下可以对污泥进行挤压排水处置,加速处置效率,且通过底部方式进料有效缩减顶部输料的繁琐工序,降低成本的同时使设备更精简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式湿物料处置装置,本装置采用侧面底部进料方式进料输料。
背景技术
湿物料一般指污水处理厂在进行水质净化时的产物,扔广义上来说给水厂、污水处理厂、水体疏浚、通沟均为产生湿物料,但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湿物料产生量巨大,对环境危害严重,所以通常所说的湿物料处理和处置是指对城镇湿物料的处理和处置。我国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过程是通过微生物代谢和物理方法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移到湿物料中,其实质为将可溶性污染物转变为不溶性固体继续存在湿物料之中,将污染物与水体相分离,因此湿物料的成分和性质主要取决于污水的成分和性质。
车载式湿物料处置装置及将处置装置至于车辆后部的箱体内,利用车辆的机动性,为日处理量在1-3吨的小微生产企业提供上门处置服务,传统的湿物料处置装置即箱体改装成具备保温密闭结构的烘干箱和设备收容箱,通过高温加热或红外加热方式将湿物料中的水分排出,一般是通过人工或铲斗车进行送料,送料过程繁琐,且烘干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式湿物料处置装置,采用底部进料方式和卷带输送机结合,提供更加简便且高效的处置方式。
一种车载式湿物料处置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中间设隔板,箱体通过隔板分隔成设备箱体和烘干箱体,所述烘干箱体内设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体表面设进料口,进料口置于箱体侧面底部,所述进料口上设螺旋输送装置,所述箱体内设破碎成型机,破碎成型机置于螺旋输送装置末端,所述破碎成型机下部设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第三输送带和置于第三输送带末端的刮板输送机。
所述第一输送带置于烘干箱体底部,第一输送带呈L状,第一输送带一端水平状置于烘干箱体底部,另一端置于烘干箱体内一侧的顶部位置。
所述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置于箱体内。
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设夹持并行段,夹持并行段为第一输送带中间转角处位置开始与第二输送带一侧的卷带相互接触连接,夹持并行段从第一输送带转角处开始直至第一输送带顶部,所述夹持并行段是通过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相互接触位置设转轴定位,转轴置于第二输送带内侧,第一输送带外侧贴合与第二输送带的转轴上,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的加持并行段起点为共用一个转轴。
所述夹持并行段中间设辅助转轴,辅助转轴两两相对于错开,辅助转轴分别置于第一输送带内侧和第二输送带内侧,辅助转轴贴合并夹紧夹持并行段。
所述第一输送带包括一号转轴、二号转轴和卷带,卷带通过一号转轴和二号转轴连接成回形输送带,所述一号转轴置于破碎成型机下部,二号转轴置于烘干箱体内一侧的顶部位置,一号转轴和二号转轴之间设限位滚轴,限位滚轴置于卷带下部内侧位置。
所述第二输送带包括三号转轴、四号转轴、五号转轴、六号转轴和与转轴连接的卷带,所述三号转轴和四号转轴为夹持并行段定位转轴,三号转轴置于第一输送带转角处,所述四号转轴置于一号转轴下部位置,所述五号转轴和六号转轴之间通过其他转轴和定位转轴形成多层级的形状输送卷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义乌晟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义乌晟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33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及其仪表显示方法
- 下一篇:羟基羧酸类化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