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及其建筑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41874.0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0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意;陈怡宏;罗庆志;张宇;伍任雄;刘远良;李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B1/6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熊光红 |
地址: | 400015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混凝土 及其 建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包括预制叠合板拼接层和浇筑在预制叠合板拼接层上表面的现浇层,所述预制叠合板拼接层由多个预制叠合板拼接而成,相邻两预制叠合板的底面之间均连接有纤维网格布,相邻两预制叠合板的拼缝中均填充有膨胀水泥砂浆,相邻两预制叠合板的顶面之间均连接有附加抗裂钢筋;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附加抗裂钢筋的设计防止相邻预制叠合板交接处的小拼缝位置在浇筑完成后发生开裂,通过膨胀水泥砂浆的填充防止拼缝之间产生收缩,避免预制叠合板收缩挤压性形成缝隙,同时对拼缝进行密封,然后在通过纤维网格布的设计,提高了预制叠合板拼接层的整体性和密封性,从而提高了本装配式混凝土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及其建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有预制剪力墙、预制剪力柱、叠合梁、叠合楼板、预制楼梯和预制阳台等结构,其结构的设计是为了加快建筑的修建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现有的叠合楼板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叠合楼板的拼缝处会出现开裂的现象,从而出现漏水情况,严重影响了叠合楼板的品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叠合楼板的拼缝处会出现开裂的现象,从而出现漏水情况,且叠合楼板的品质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包括预制叠合板拼接层和浇筑在预制叠合板拼接层上表面的现浇层,所述预制叠合板拼接层由多个预制叠合板拼接而成,相邻两预制叠合板的底面之间均连接有纤维网格布,相邻两预制叠合板的拼缝中均填充有膨胀水泥砂浆,相邻两预制叠合板的顶面之间均连接有附加抗裂钢筋。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附加抗裂钢筋的设计防止相邻预制叠合板交接处的小拼缝位置在浇筑完成后发生开裂,通过膨胀水泥砂浆的填充防止拼缝之间产生收缩,避免预制叠合板收缩挤压性形成缝隙,同时对拼缝进行密封,然后在通过纤维网格布的设计,提高了预制叠合板拼接层的整体性和密封性,从而提高了本装配式混凝土的品质。
为了提高上述装配式混凝土的加工效率,生产出高品质的装配式混凝土;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前期准备,将制备好的所需各种预制构件运至施工现场,按照规格、品种、使用部位和吊装顺序对预制构件进行编号和分类堆放;
步骤2、测量定位,根据施工规划弹出轴向控制线、纵向控制线及标高控制线,并在预制叠合板、安装梁和安装墙上做好定位标识;
步骤3、搭设支撑体系,先安装好由多个竖直支撑件构成的竖直支撑体系,后在竖直支撑体系上搭设好由多个水平支撑件构成的水平之间体系,在竖直支撑件顶部安装好与水平支撑件相抵的可调顶托,相邻两水平支撑件之间的距离为800-1200mm,边缘水平支撑件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为400-600mm;
步骤4,吊装及就位,清理预制叠合板安装部位的基层清洁,按照编号有序的将预制叠合板吊运至安装位置,并在到达安装位置之前再次核对预制叠合板的编号,相邻两预制叠合板之间的距离为8-10mm;
步骤5、安装及校正,对相邻两预制叠合板之间的缝隙宽度及接缝高差进行校核,通过可调顶托调整预制叠合板的水平度,使预制叠合板与叠合板轴向控制线平齐;
步骤6、节点连接,通过预制叠合板上的预留钢筋锚入剪力墙、剪力柱和预制梁中;
步骤7、埋设管线和面层钢筋绑扎,在拼装好的预制叠合板拼接层上同时进行埋设管线和绑扎面层钢筋;
步骤8、板间拼缝处理,在叠合板拼缝底面上贴一层纤维网格布,然后在采用两次压实填平的方式将膨胀水泥砂浆填充到叠合板拼缝之间,最后在叠合板拼缝上方设置附加抗裂钢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大学;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18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