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谷电加热导热油与熔盐共同蓄热供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39205.X | 申请日: | 2019-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86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众;王涛;赵军;雷杰;王栋;杨健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D11/00 | 分类号: | F24D11/00;F24D12/02;F24D19/00;F24D19/08;F24D19/10;F28D20/00;F28F13/1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谷 加热 导热油 共同 蓄热 供热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谷电加热导热油与熔盐共同蓄热供热系统,包括导热油加热及蓄热系统、供热系统、中央处理器和多个熔盐储热呼吸包装置;中央处理器分别与供热系统和导热油加热及蓄热系统连接用于实现自动控制,多个熔盐储热呼吸包装置设置在导热油加热及蓄热系统的储热罐内,供热系统用于对储热罐中的储热介质进行换热实现出口工况的稳定控制和输出。本发明通过有效结合我国现有的能源配置问题,开发了利用低谷电、熔盐进行制热并蓄热、峰值释热的蓄热式系统的技术,完成电力上的移峰填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热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谷电加热导热油与熔盐共同蓄热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能量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存在着高峰电力不足,另一方面更存在着峰谷差过大等问题,这些矛盾的出现又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高温储热技术通过储热材料实现热能的存储、释放,也可以有效的解决能量需求与供应不匹配的现象。但是该技术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制约了其发展,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导热油加热系统的复杂性,在满足设计要求下,设备使用量多。
导热油系统流程为,先将导热油存储在高位槽中,然后用循环泵将导热油送至电加热器(或者热油炉)中加热至所需温度后,将其供给各用热设备,然后经油气分离器,排除导热油中的气体后,最后再返回电加热器中加热,循环利用下去。其设备繁多,主要有注油泵、低温槽、高位槽(膨胀槽)、油气分离器、循环泵、电加热器(热油炉)、热用户设备等。
(2)导热油加热系统的复杂性,在满足设计要求下,难以实现自动控制。
由于导热油加热系统的设备繁多,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预见性的故障,因此设备的自动控制方面,存在很大困难。
(3)传统熔盐加热系统的繁琐性,在满足设计要求下,设备使用量多。
熔盐加热系统是对熔盐在高温加热后作为热载体在熔盐炉和用热设备之间进行加热循环的热传递体系,主要由熔盐炉、熔盐循环泵、熔盐罐以及一些管路配件等组成。
(4)传统熔盐加热系统启动过程复杂。
(5)传统的熔盐加热系统中,熔盐经过首次融化之后,不能再次凝固,否则将会消耗大量热量,对熔盐进行再次融化,造成热量浪费。
(6)传统熔盐加热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程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低谷电加热导热油与熔盐共同蓄热供热系统,通过有效的结合我国现有的能源配置问题,开发了利用低谷电、熔盐进行制热并蓄热、峰值释热的蓄热式系统的技术,完成电力上的移峰填谷。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谷电加热导热油与熔盐共同蓄热供热系统,包括导热油加热及蓄热系统、供热系统、中央处理器和多个熔盐储热呼吸包装置;中央处理器分别与供热系统和导热油加热及蓄热系统连接用于实现自动控制,多个熔盐储热呼吸包装置设置在导热油加热及蓄热系统的储热罐内,供热系统用于对储热罐中的储热介质进行换热实现出口工况的稳定控制和输出。
具体的,熔盐储热呼吸包装置7为正方形结构,由四个呼吸包组成,每个呼吸包由有机熔盐包裹无机储热熔盐,在吸热放热过程中有机熔盐的膨胀率大于无机熔盐的膨胀率。
具体的,导热油加热及蓄热系统包括注油泵、缓冲罐和氮气,注油泵与储热罐连接,储热罐顶部的排气管线分两路,一路接氮气,另一路经缓冲罐与注油泵连接。
进一步的,缓冲罐内设置有液位自动检测装置,液位自动检测装置与中央处理器连接,当缓冲罐中的导热油达到设定值时,液位自动检测装置传输信号反馈给中央处理器,控制注油泵将缓冲罐中的导热油注入储热罐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92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