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锂离子电芯漏液率的封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9187.5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0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双双;刘成士;江家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636 | 分类号: | H01M50/636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黄少波;金凯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锂离子 电芯漏液率 封口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锂离子电芯漏液率的封口方法,具体为:选取可以发生交联反应的两种交联剂,两种交联剂分别涂覆于电芯注液口和封口栓上;将封口栓嵌入电芯注液口内,两种交联剂相互化学作用形成交联产物,交联产物将注液口和封口栓粘合在一起;本发明是以封口栓作为电芯注液口的封口结构,注液口与封口栓的密封是通过两种交联剂的相互化学作用实现的,随封口栓压入注液口,两种交联剂通过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产生黏连性,且化学键能远大于物理粘合力,密封性能优异;同时可以在化学密封的基础上,再按常规的激光封口方式进行二次物理密封,利用双重密封保证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锂离子电芯漏液率的封口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一代化学电源,由于其具有镍氢、镍镉、铅酸等电池无法比拟的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中,同时也被作为动力电池应用于各类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中。随着人们对其产能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应的在锂离子电池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人们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其长续航里程与产品的低价格,为了满足多重需求,锂离子电池厂家集中从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产品直通率以达到长续航里程及低成本的目标。
目前能量密度提升的方式主要通过材料体系选择、电芯结构设计等方面,尤其是电芯型号的尺寸,大尺寸的电芯较小尺寸电芯其能量密度有本征优势,因此将电芯尺寸做大事提升能量密度的重要方式之一。
锂离子电芯的生产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每个工序均对电芯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为满足电池的电性能及长期循环性能,电解液量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电芯无论做大做小需保证电解液量的充足才能保证电性能优异;因此对于目前市场驱动的大尺寸电芯,为达到高的注液效率需要大尺寸的电芯注液口,但大尺寸的电芯注液口存在封口问题;对于小尺寸的电芯注液口一般是采用用砸钢珠的物理封口方式,而对于大尺寸的电芯注液口,采用砸钢珠的方式易产生漏液,所以一般要采用激光封口的方式,激光封口工艺对于电池注液口表面的洁净度要求很高,注液口表面有电解液残留及其他颗粒易造成激光炸点问题,从而造成激光封口不良,导致产品直通率下降,相应的电池的制造成本也会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锂离子电芯漏液率的封口方法,避免因封口不良导致的漏液问题,提升电芯产品合格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善锂离子电芯漏液率的封口方法,选取可以发生交联反应的两种交联剂,两种交联剂分别涂覆于电芯注液口和封口栓上;将封口栓嵌入电芯注液口内,两种交联剂相互化学作用形成交联产物,交联产物将注液口和封口栓粘合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的两种交联剂均为流体状态。
进一步,所述的两种交联剂的反应条件为常温接触反应。
进一步,所述的两种交联剂均不与电解液发生反应。
进一步,所述的两种交联剂为环氧树脂和聚酰胺,丙烯酸树脂和氨基树脂,或羟基丙烯酸和聚氨酯。
进一步,待交联产物将注液口和封口栓粘合在一起后,对电芯注液口进行激光封口。
进一步,所述的激光封口的方法为将一块封口铝片覆盖于注液口上通过激光焊接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是以封口栓作为电芯注液口的封口结构,注液口与封口栓的密封是通过两种交联剂的相互化学作用实现的,随封口栓压入注液口,两种交联剂通过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产生黏连性,且化学键能远大于物理粘合力,密封性能优异;同时可以在化学密封的基础上,再按常规的激光封口方式进行二次物理密封,利用双重密封保证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91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