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盐碱地种植的保育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38689.6 | 申请日: | 2019-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9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 发明(设计)人: | 赵淼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淼龙 |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B32B27/36;B32B27/02;B32B27/08;B32B27/34;B32B27/32;B32B3/24;B32B3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李程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壁 盐碱地种植 底板 第三层 第一层 侧壁 多层结构 反渗透膜 存活率 保水膜 实心板 透水孔 幼苗 治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盐碱地种植的保育装置,侧壁和底板,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部,所述侧壁为多层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层多孔壁、第二层多孔壁和第三层多孔壁,所述第一层多孔壁、第二层多孔壁和所述第三层多孔壁上均设置有透水孔,所述第一层多孔壁与所述第二层多孔壁之间设置有反渗透膜,所述第二层多孔壁和所述第三层多孔壁之间设置有保水膜,所述底板为实心板。本发明用于盐碱地种植的保育装置对于提高盐碱地种植幼苗的存活率,促进荒漠化治理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业生态栽培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盐碱地种植的保育装置。
背景技术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盐碱地在利用过程当中,可以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轻盐碱地是指它的出苗率在不低于70%,它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盐碱地是指它的含盐量超过千分之六,出苗率低于50%;中间这块就是中度盐碱地。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来。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土壤质地和地下水、河流和海水的影响以及耕作管理的影响。
改良盐碱地的主要方法有:物料改良、水利改良、化学改良和生物改良。目前,盐碱地绿化育苗中,园林植物不仅受到盐碱地的危害,还常常受到盐碱灌溉水的危害,植物幼苗较脆弱很容易死亡。因此,通过防止含盐量过高的水对幼苗的侵蚀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盐碱地种植的保育装置,用于盐碱地种植的保育装置对于提高盐碱地种植幼苗的存活率,促进荒漠化治理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盐碱地种植的保育装置,侧壁和底板,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部,所述侧壁为多层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层多孔壁、第二层多孔壁和第三层多孔壁,所述第一层多孔壁、第二层多孔壁和所述第三层多孔壁上均设置有透水孔,所述第一层多孔壁与所述第二层多孔壁之间设置有反渗透膜,所述第二层多孔壁和所述第三层多孔壁之间设置有保水膜,所述底板为实心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渗透膜为聚酯无纺织物作为支撑层、芳香聚酰胺作为脱盐层制成的复合膜,用于隔离外部土地中的水含有的高无机盐对于保育装置内营养土的侵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水膜为PE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孔壁为有机高分子薄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水孔的直径为2c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为双层复合结构,所述双层复合结构的上层为高吸水树脂材料制成,所述双层复合结构的下层为有机高分子薄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为凹面朝上的曲面,以方便外界高无机盐浓度的水在经过反渗透膜后,经底板高吸水树脂吸收后进入装置内部被适合幼苗生长的营养土吸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水装置的外壁套装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包括筒壁和底座,用于方便运输工程中保水装置不受损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保育装置内设置有适合幼苗生长的营养土,所述营养土的pH值为6.0~7.0,有机质含量2%~4%,为荒漠种植提供良好的初始条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与所述筒壁为可拆卸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淼龙,未经赵淼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86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