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轧辊静态浇注装置的设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37789.7 | 申请日: | 2019-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8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许健;钱百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凯达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C9/28 | 分类号: | B22C9/28;B22C9/08 |
| 代理公司: | 常州易瑞智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8 | 代理人: | 徐琳淞 |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辊 静态 浇注 装置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轧辊静态浇注装置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辊身型腔的直径D1和高度H1;S2:根据辊身型腔的直径D1确定直浇道的直径D2;S3:根据辊身型腔的直径D1确定直浇道的高度H2;S4:根据直浇道的直径D2确定内浇道的出口直径D3;S5:设计直浇道与内浇道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连接。本发明直浇道和内浇道均通过辊身型腔来计算得到具体的参数,而且直浇道连接处呈圆弧过渡连接,内浇道的出口与辊身型腔的底部连通,并且内浇道的出口与轧辊型腔的底部呈切向连接,在轧辊铸造时金属液会快速旋转平稳充型,便于利于夹杂物和气体等的排出,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轧辊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轧辊静态浇注装置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轧辊是轧钢厂轧钢机上的重要零件,是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工具,是决定轧机效率和轧材质量的重要消耗部件。目前国内外轧辊通常采用静态或离心复合两种铸造浇注方法,轧辊作为一种铸件在静态浇注时浇注装置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采用现有的轧辊静态浇注装置的设计方法制造的轧辊存在以下问题:
1、液流在浇注系统内流速不平稳,而导致轧辊质量缺陷。
2、制造时采用高速旋转充型时对型腔表面涂料的冲刷严重容易形成夹杂和裹入性气孔,导致轧辊表面质量以及内部质量存在较大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浇注装置设计的方法会导致制造出来的轧辊存在质量缺陷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轧辊静态浇注装置的设计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轧辊静态浇注装置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辊身型腔的直径D1和高度H1;
S2:根据辊身型腔的直径D1确定直浇道的直径D2;
S3:根据辊身型腔的直径D1确定直浇道的高度H2;
S4:根据直浇道的直径D2确定内浇道的出口直径D3;
S5:设计直浇道与内浇道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连接;
S6:设计内浇道的出口与轧辊型腔的底部为切向连接。
所述步骤S2的计算公式为:D2等于D1的8%~10%。
所述直浇道的直径D2根据公式计算出结果后修约成整数。
所述步骤S3的计算公式为:H2等于H1的110%~115%。
所述直浇道的高度H2根据公式计算出结果后修约成整数。
所述步骤S4的计算公式为:D3等于D2的80%~90%。
所述内浇道的出口直径D3根据公式计算出结果后修约成整数。
所述辊身型腔的两端均设计为呈端部小、中部大的锥台状。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直浇道和内浇道均通过辊身型腔来计算得到具体的参数,而且直浇道连接处呈圆弧过渡连接,内浇道的出口与辊身型腔的底部连通,并且内浇道的出口与轧辊型腔的底部呈切向连接,在轧辊铸造时金属液会快速旋转平稳充型,便于利于夹杂物和气体等的排出,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
(2)本发明的辊身型腔的两端的均设置呈端部小中部大的锥台状便于轧辊的浇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轧辊静态浇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凯达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凯达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77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酰胺肠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具有自动伸缩桌面的边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