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针织布类顶棚及其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37079.4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6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敏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02 | 分类号: | B32B5/02;B32B17/02;B32B17/12;B32B27/40;B32B27/12;B32B7/12;B32B37/12;B32B37/06;B32B37/10;B60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魏蓓 |
地址: | 4041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纤层 针织布 顶棚 无纺布层 制造工艺 汽车 面层 凹凸不平 材料组合 传统产品 工艺步骤 模具压型 喷水系统 重叠设置 重叠组合 材料夹 滚胶机 无纺布 切片 发泡 滚胶 喷出 雾状 用料 生产工艺 取出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针织布类顶棚及其生产工艺,其中,汽车针织布类顶棚,包括依次重叠设置的无纺布层、玻纤层、PU板层、玻纤层及面层;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PU发泡和PU切片,PU板的厚度为6mm至8mm;(2)滚胶机滚胶、喷水,胶与水的比例为1:1.5,水由喷水系统喷出并为雾状;(3)材料组合,将无纺布层、玻纤层、PU板层、玻纤层及面层重叠组合;(4)组合后的材料夹持后输送到模具压型后取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针织布类顶棚及其制造工艺一种相对传统产品和工艺,能减少无纺布用料、减少工艺步骤、减少工人数量,且同时能保证产品内的胶不渗透到表面,保证表面光滑而不出现凹凸不平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顶棚及其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针织布类顶棚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汽车7mm左右后的顶棚类产品成型工艺均采用第一次成型基材、第二次复合面料的工艺来实现产品(以上成型工艺俗称两步法)。这种成型工艺产品需要两次成型,且需要在面层和玻纤层之间需要增设一层无纺布层,来保证产品内部的聚氨酯不被渗到表面。故该种工艺需要投入较多的无纺布面料、面料粘接胶,多出模具和水切胎模各一副,人员数量也相应较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传统产品和工艺,能减少无纺布用料、减少工艺步骤、减少工人数量,且同时能保证产品内的胶不渗透到表面,保证表面光滑而不出现凹凸不平现象的汽车针织布类顶棚及其制造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汽车针织布类顶棚,包括依次重叠设置的无纺布层、玻纤层、 PU板层、玻纤层及面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针织布类顶棚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PU 发泡和PU切片,PU板的厚度为6mm至7mm;(2)滚胶机滚胶、喷水,胶与水的比例为1:1.5,水由喷水系统喷出并为雾状;(3)材料组合,将无纺布层、玻纤层、PU板层、玻纤层及面层重叠组合;(4)组合后的材料夹持后输送到模具压型后取出。
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PU发泡室温度保持恒温23℃,AB料配比为1:6。
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PU切片的厚度误差控制在±0.3mm。
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PU板上表面的滚胶密度控制在60g/㎡,精度控制在±10g/㎡。
进一步的,在步骤(4)中,控制压型模具的上模温度为130℃,下模温度 115℃,压力8M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汽车针织布类顶棚及其制造工艺一种相对传统产品和工艺,能减少无纺布用料、减少工艺步骤、减少工人数量,且同时能保证产品内的胶不渗透到表面,保证表面光滑而不出现凹凸不平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一种汽车针织布类顶棚,包括依次重叠设置的无纺布层、玻纤层(玻璃纤维)、PU板层(聚氨酯材料)、玻纤层及面层(面料针刺无纺布),各层之间通过胶粘连接。上述结构相对传统的汽车针织布类顶棚,减少了玻纤层与面层之间的无纺布层,从而节省了材料和材料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敏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敏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70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