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桥MMC型融冰试验装置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37011.6 | 申请日: | 2019-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7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红;许逵;陈宇;曾华荣;杨柳青;张露松;罗国强;陈沛龙;刘君;班国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7/16 | 分类号: | H02G7/16;H02J3/18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胡绪东 |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全桥 试验 融冰试验 满载 直流电 直流电抗器 直流输出端 升压 对拖试验 交流电源 无功功率 谐波谐振 直流电流 直流电压 交流侧 零功率 母线 融冰 开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桥MMC型融冰试验装置和方法,包括全桥MMC换流器,全桥MMC换流器的交流侧连接到交流电源母线上,全桥MMC换流器的两个直流极连接一个直流电抗器。本发明能够实现额定直流电流下的零功率试验、直流输出端开路升压试验、STATCOM满载对拖试验、STATCOM满载对拖+额定直流电流试验和STATCOM满载对拖+额定直流电压试验,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融冰时无功功率变化小(接近零),不会产生谐波谐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流融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桥MMC型融冰试验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因输电线路结冰和积雪而造成高压输电线断线和倒塔、倒杆的事故时有发生,高压输电线路断线和倒塔事故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为了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必须及时将导线上的结冰和积雪化掉,目前主要采取机械(振动)式、电热式两大类的融冰方法。机械(振动)式融冰,即采用振动导线的方法使冰雪脱落,其特点是简单操作,无需浪费电能,但其缺点是必须逐档进行,速度慢,而且在地面结冰和积雪严重的情况下,往往因为交通问题而不能到达高山上的输电线路而无法进行操作。电热式融冰技术,即利用将线路末端短路而产生的大电流将导线加热而达到融冰的目的,和机械(振动)式融冰方法相比,电热式融冰技术的优点是融冰速度较快,不受路面结冰和积雪的影响,但需耗费一定的电能和配置相关的配套装置。目前基于晶闸管整流和二极管整流的直流大电流融冰技术是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两种融冰技术。基于二极管整流的直流大电流融冰技术的优点是装置非常简单可靠,其缺点是融冰电流不能连续可调、不能做到零起升、其配置的整流变压器的档位很多,而且融冰过程中其该整流变压器的档位调节非常频繁。它们的共同缺点是融冰时产生较大的谐波电流,为了滤除这些谐波电流需要另外配备滤波装置。另外,因为线路严重结冰的现象并不常见,这些装置的利用率较低。申请号为200810060026.X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810120372.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两类能将直流大电流融冰技术和静态无功补偿技术(SVC)相结合的装置,有效地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并且由于采用晶闸管为功率器,因此具有很高的融冰电流。但是上述发明的两类装置里均需要配置大量的基于电容器和电抗器的无源滤波器,因此存在占地面积大、融冰时无功功率变化大、容易产生谐波谐振等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为ZL201320048177.X)公开了一种基于级联型电压源型换流器(全桥MMC换流器)的融冰兼STATCOM技术,其技术更加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桥MMC型融冰试验装置和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桥MMC型融冰试验装置,包括全桥MMC换流器,全桥MMC换流器的交流侧连接到交流电源母线上,全桥MMC换流器的两个直流极连接一个直流电抗器。
优选的,上述全桥MMC换流器的直流输出电压在设定范围内连续可调。
优选的,上述全桥MMC换流器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星型接线方式的级联型STATCOM构成;两个STATCOM的交流侧均通过电抗器连接到同一交流电源母线上;两个STATCOM的中性点分别作为该全桥MMC换流器的两个直流极。
一种全桥MMC型融冰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该方法包括额定直流电流下的零功率试验方法、直流输出端开路升压试验方法、STATCOM满载对拖试验方法、STATCOM满载对拖+额定直流电流试验方法和STATCOM满载对拖+额定直流电压试验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70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