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极管电路的模拟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36889.8 | 申请日: | 2019-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2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引;于海平;朱达维;时运;张艺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 地址: | 2130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极管电路 单向阀 集液管 基管 模拟装置 射流段 开度 模拟电路结构 比例放大 工作特点 机械结构 发射极 集电极 有效地 联动 漏液 微孔 液流 直观 汇聚 观察 表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极管电路的模拟装置,包括基管与集液管,基管连接于集液管上,基管的内径小于集液管的内径,集液管的一端形成有射流段,用以汇聚基管及集液管内的液流,基管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集液管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联动,以使第二单向阀的开度相对第一单向阀的开度成比例放大,第二单向阀上开设有多个漏液微孔,基管用于模拟三极管电路的基极,集液管用于模拟三极管电路的集电极,射流段用于模拟三极管电路的发射极。本发明的模拟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表现三极管电路的工作特点;本发明利用机械结构来充分模拟电路结构,便于直观方便地观察和对三极管电路原理的理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三极管电路的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三级管电路是电子电路中常见的电路形式,请参阅图1,把从基极B流至发 射极E的电流叫做基极电流;把从集电极C流至发射极E的电流叫做集电极电 流。这两个电流的方向都是流出发射极的,所以发射极E上就用了一个箭头来 表示电流的方向。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集电极电流受基极电流的控制(假设电源能够提供给集 电极足够大的电流的话),并且基极电流很小的变化,会引起集电极电流很大的 变化,且变化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是基极电流变化量的β 倍,即电流变化被放大了β倍,定义β叫做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一般远大于1, 例如几十,几百)。如果将一个变化的小信号加到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这就会引 起基极电流的变化,基极电流的变化被放大后,导致了集电极电流很大的变化。
三极管的截止作用:基极电流必须在输入电压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产生(对 于硅管而言,常取0.7V)。当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小于0.7V时,基极电流就 可以认为是0。即处于截止状态。
三极管的饱和情况:因为受到电阻R的限制(R是固定值,那么集电极电流 最大电流为U/R,其中U为电源电压),集电极电流是不能无限增加下去的。当 基极电流的增大,不能使集电极电流继续增大时,三极管就进入了饱和状态。一 般判断三极管是否饱和的准则是:基极电流×β>集电极电流。进入饱和状态之后, 三极管的集电极跟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将很小,可以理解为一个开关闭合了。这样 就可以拿三极管来当作开关使用。
然而,三级管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是通过电子电流来表示的,不利于方便直观 的观察和理解其工作原理。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三极管电路的模拟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极管电路的模拟装置,包括基管与集液管,所述基管连接于所述集液 管上,所述基管的内径小于所述集液管的内径,所述集液管的一端形成有射流段, 用以汇聚所述基管及所述集液管内的液流,所述基管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 集液管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二单向阀联动,以使所述 第二单向阀的开度相对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开度成比例放大,所述第二单向阀上开 设有多个漏液微孔,所述基管用于模拟三极管电路的基极,所述集液管用于模拟 三极管电路的集电极,所述射流段用于模拟三极管电路的发射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有启动扭矩,所述基管内的液 压及所述集液管内的液压均大于所述射流段内的液压时,所述第一单向阀及所述 第二单向阀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管与所述集液管之间形成有夹角,所述夹角 为15-75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开度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开度的 比值为30:1至250:1。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管及所述集液管均为柔性软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单向阀及所述第二单向阀均用于通过旋转 来实现开度的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学院,未经常州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68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