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行为树的分布式仿真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6782.3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92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灏龙;赵滟;王家胜;蒲洪波;郭亚飞;孙静芬;龚茂华;权晓伟;刘瑞峰;刘奕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6/29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李微微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行为 分布式 仿真 平台 | ||
1.一种基于行为树的分布式仿真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行为设计工具、模型行为开发工具、想定生成工具、系统运行控制工具以及分布式计算机适配器;
所述模型行为设计工具用于根据每类模型包括的行为以及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模型的行为树,并生成用于描述模型行为树的文件sat-model-behavior.xml;其中,行为树中节点分为根节点、组合节点以及叶节点;所述根节点用于表示该类模型的起始行为;所述组合节点描述各种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所述叶节点分为用于描述模型状态的状态节点以及描述具体行为的动作节点;
所述模型行为开发工具用于解析所述模型行为设计工具生成的文件sat-model-behavior.xml,并识别出其中的根节点、组合节点和叶节点:对于根节点,转换为模型初始化函数;对于每一个叶节点:若叶节点为状态节点,则转换为模型的全局状态参数;若叶节点为动作节点,则转换为模型行为函数;对于所有组合节点,转换成一个可描述所有组合节点各自逻辑关系的模型逻辑函数,逻辑函数根据各组合节点在行为树文件中的具体位置关系生成对行为函数的调用顺序;最终编译生成模型文件sat-model.dll,即动态链接库;
所述想定生成工具用于:
生成用于显示和交互的界面,并在该界面中构建仿真场景;
提供模型行为开发工具生成的所有模型文件X-model.dll的列表,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在所述界面上供用户选择,并供用户将模型拖动至仿真场景中生成该模型的实例;
在所述仿真场景中显示用户选中的模型实例;向用户提供配置每个选中模型的初始参数的窗口,用户在该窗口对模型实例的初始参数进行配置、修改后存为模型实例初始化文件,并将得到的模型实例在所述界面中进行显示;
提供用户对模型实例的运行位置IP进行设置的窗口;
最终生成想定文件scen.xml;
所述系统运行控制工具用于读取想定文件scen.xml,解析想定文件中包含的所有模型及模型运行位置IP,按照模型与地址的配对关系将模型动态链接库、模型实例初始化文件以及想定文件scen.xml分别发送到各运行机器;
各运行机器上配置的分布式计算机适配器接收到模型动态链接库、模型初始化文件和想定文件scen.xml后,保存到本地;然后解析想定文件,从中选择出要在本机运行的模型实例和相关资源,对本机资源进行检查,若所有资源齐备,则向系统运行控制工具发送准备运行成功消息;
所述系统运行控制工具在接收到网络内所有分布式计算机适配器的准备运行成功消息后,启动本次模型仿真运行,为所有模型实例发送仿真时间同步信号,直到仿真运行结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为树的分布式仿真平台,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所述模型行为树时,采用不同的图形符号表示不同的节点类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为树的分布式仿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行为设计工具基于模型的工作流程描述图建立所述模型行为树,具体为:
将模型开始节点转换为模型行为树的根节点;
菱形判断节点转换为组合节点中的选择节点;
对于工作流程描述图的每一个动作节点,转换为一个由组合节点中的顺序节点、状态节点、行为节点三个节点组成的子树,顺序节点在最上面,状态节点和动作节点分别为顺序节点的左侧分支和右侧分支;即将菱形判断节点的判断逻辑用状态节点来表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为树的分布式仿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场景采用GIS二维数字地图实现,并允许用户根据模型实际位置,将对应的行为树拖拽到二维数字地图上相应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为树的分布式仿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想定生成工具生成的界面还设置有运行控制按钮,为用户提供运行模式的选择,并将运行模式编译到想定文件scen.xml中;所述系统运行控制工具按照想定文件scen.xml中设置的运行模式控制模型仿真运行;所述运行模式包括实时运行、尽速运行以及可调倍速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678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