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中医知识图库的辨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6714.7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5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谢永红;胡良缘;贾麒;张德政;阿孜古丽;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H50/20 | 分类号: | G16H50/20;G16H50/7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中医 知识 图库 辨证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中医知识图库的辨证方法,用以提高对现有中医知识图库的利用及中医理论的信息化、智能化。所述辨证方法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以建立的中医知识图库为基础,利用强化学习发现并计算症象到证候的元路径和症象到病因的元路径,再将输入的症象由两类元路径分别对应的证候和病因进行评分,从融合后的最高评分中得到最可能的证候。本发明为中医智能诊断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挖掘和丰富中医理论内涵,促进中医理论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提高历史经验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能力和水平,进而促进中医学科的发展,对于创新和深化中医诊疗服务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学及信息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中医知识图库的辨证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理论是一个受到中国古代唯物论及辩证思想的深厚影响的知识体系,是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慢慢积累的经验总结,中医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医的核心是辨证论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方法。
几千年来,在指导临床疾病的诊疗中,中医理论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现代中西医并存的情况下,中医领域目前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如西医,理论提升和相关信息化辅助手段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挖掘中医理论内涵,促进中医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提高历史经验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能力,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现在,已经出现了将传统的中医知识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呈现的技术。申请号为201610586594.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图库的构建方法,将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构建成一个大规模、可共享、可复用、高效率、可扩展的知识图库。但是,中医知识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中医研究的更好发展,如何利用信息化的中医知识为中医的理论研究服务,如何更好的利用中医知识数据库,还没有更好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中医知识图库的辨证方法,用以解决利用现有的中医知识信息化数据进行中医研究的问题,所述基于中医知识图库的辨证方法,设置评分规则,融入病因,由症象推理出证候,从而利用中医知识图库完成辨证过程,提高辨证的准确性,提高辩证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中医知识图库的辨证方法,所述中医知识图库是多个中医基础理论概念框架及其关系的集合,所述集合至少包括症象实体、证候实体和病因实体及两两之间的关系,所述症象实体、证候实体和病因实体分别为所述中医知识图库中的症象节点、证候节点和病因节点,所述关系为所述中医知识图库中节点之间的边,辨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以中医知识图库为基础,配置强化学习环境,并利用强化学习发现中医知识图库中症象实体到证候实体和症象实体到病因实体之间的路径,并进一步计算症象实体到证候实体的元路径和症象实体到病因实体的元路径;
步骤S2,输入当前证候节点的至少一个症象,由所述症象实体到证候实体之间的元路径,进行推理得到多个证候实体,根据预设的评分规则得到多个证候实体的评分及排名;
步骤S3,给定一组症象,根据症象实体与病因实体之间的元路径,找到对应的病因节点,按照元路径的权值进行叠加计算病因节点的评分,将得分最高的病因作为最终病因,并得到多个证候与最终病因的关系;
步骤S4,根据所述多个证候与最终病因的关系及证候的评分计算证候的最终评分,将评分最高的证候作为所述症象组所对应的最可能的证候。
上述方案中,所述元路径为路径中只由动作组成并且是最简化的路径,具有泛化能力。
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S1中配置强化学习环境,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67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