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蜘蛛柔性低频振动传感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36376.7 | 申请日: | 2019-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6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元庆;刘亚风;刘群;黄培;付绍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H11/06 | 分类号: | G01H1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纤毛结构 低频振动传感器 裂纹结构 外界物理 蜘蛛 传感器 地震灾害预警 应变灵敏度 低频振动 电阻变化 健康检测 可重复性 弯曲变形 信号刺激 信号转化 应力集中 导电层 变形 响应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蜘蛛柔性低频振动传感器,该传感器同时具有纤毛结构和裂纹结构。在外界物理信号刺激下,所述纤毛结构发生弯曲变形,在纤毛结构根部产生应力集中,使所述裂纹结构发生变形,引起导电层的电阻变化,从而将外界物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本发明的传感器具有柔性好、可重复性好、静态应变灵敏度高、低频振动响应优异等特点,在生物健康检测、地震灾害预警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传感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仿蜘蛛柔性低频振动传感器。
技术背景
近年来,机器人、假肢和个人健康监测等领域对柔性电子器件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科学家模仿人体皮肤的传感特性,研制出了各种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柔性应变传感器,并将其用于可穿戴设备,实现对脉搏、心跳、呼吸等人体运动和健康相关信号的监测。一些新型柔性传感器还可以同时探测物体表面粗糙度、气体流速等信号,功能上逐渐接近人体皮肤的感知能力。
此外,振动信号的监测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开发可监测人体运动和环境中振动信号的柔性传感器,对保障人体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可利用柔性振动传感器监测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情况,可识别正常走路与意外摔倒情况,进而在发生意外时提供及时的救助。另外,地震所产生的纵波通常比破坏性横波早几秒或几十秒到达,如佩戴具有地震波检测能力的振动传感器,可以为人们提供地震预警信号。现有的振动传感器多采用刚性材料(中国专利:CN104062632A、CN102252747A),且结构复杂,不适合作为可穿戴设备,因此开发新型柔性振动传感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许多动物可通过毛细胞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信号。受到毛细胞结构的启发,人们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柔性纤毛传感器,可应用于机器人、智能车辆和其他智能系统,实现对压力、气流、水流等信号的检测。如李元庆等人发明了“一种磁、力纤毛仿生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CN107036657A),Chen Chia-Yuan等人发明了“一种磁性驱动人造纤毛的制备方法”(美国专利:US2015097317),但这些柔性纤毛传感器大都不能用于振动信号的探测。蜘蛛是世界上对振动信号最为敏感的生物之一,其听觉系统中不但存在纤毛结构,而且存在独特的裂纹结构,这两种结构的共同作用导致蜘蛛对振动信号异常敏感。因此,通过对蜘蛛听觉系统进行仿生,有望获得高灵敏度的振动传感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仿蜘蛛柔性低频振动传感器,能够测量人体运动以及地震等引起的低频振动信号,实现人体健康监测和地震等灾害预警。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仿蜘蛛柔性低频振动传感器,传感器由柔性基底、导电层、纤毛结构、裂纹结构和一对电极构成;其中,柔性基底的一面具有纤毛结构,所述柔性基底的具有纤毛结构的一面同时具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上预制有裂纹结构,一对电极位于导电层两端。
在外界物理信号刺激下,所述纤毛结构发生弯曲变形,在纤毛结构根部产生应力集中,使所述裂纹结构发生变形,引起所述导电层的电阻变化,从而检测到所述外界物理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63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