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进气歧管空气压力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6304.2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3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袁新;李金龙;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星辰星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邓阿卫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动力 汽车 歧管 空气 压力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进气歧管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进气歧管空气压力检测系统,针对现有的进气歧管的密闭性是保证进气歧管寿命的重要因素,一般操作时需要对进气歧管进行密闭,然后对其进行充气时检测内部的空气压力,看是否满足密闭性的要求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输气槽,所述第一输气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输气槽,所述检测台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上设置有排气管。本发明通过利用气泵、驱动电机、控制器和压力传感器可以对气歧管的气密性进行检测,进进而保证了进气歧管在安装到汽车的发动机上不会出现气密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气歧管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进气歧管空气压力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汽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整体质量的提高对于汽车厂家来说是头等大事,进气歧管指的是化油器或节气门体之后到气缸盖进气道之前的进气管路。它的功用是将空气、燃油混合气由化油器或节气门体分配到各缸进气道。
进气歧管安装到汽车的发动机上之前,需要对进气歧管进行性能检测,其中进气歧管的密闭性是保证进气歧管寿命的重要因素,一般操作时需要对进气歧管进行密闭,然后对其进行充气时检测内部的空气压力,看是否满足密闭性的要求,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进气歧管空气压力检测系统,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进气歧管的密闭性是保证进气歧管寿命的重要因素,一般操作时需要对进气歧管进行密闭,然后对其进行充气时检测内部的空气压力,看是否满足密闭性的要求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进气歧管空气压力检测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进气歧管空气压力检测系统,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输气槽,所述第一输气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输气槽,所述检测台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上设置有排气管,且排气管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输气槽内并和第一输气槽螺纹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板,且两个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板,两个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滑动安装有同一个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动力组件;
所述移动板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组件,且固定组件上固定连接有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和进气歧管相连通,所述进气歧管上设有进气口,且进气口的数量和第二输气槽的数量相同,进气口和第二输气槽相适配,两个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两个挡板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所述挡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数量为两到五个,且两到五个缓冲弹簧等距排布在挡板的顶部,缓冲弹簧的数量决定了缓冲板对进气歧管的缓冲效果,且多个缓冲弹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滑动杆,且滑动杆的底部贯穿挡板并和挡板滑动连接,当进气歧管向下进行移动时,利用缓冲弹簧可以对进气歧管的向下移动造成阻尼,进而便于降低进气歧管向下的移动速度,使得进气歧管的进气口可以缓慢的卡入第二输气槽;
所述检测台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显示屏和控制器,且气泵、驱动电机、控制器和压力传感器相串联,本发明简单,通过利用气泵、驱动电机、控制器和压力传感器可以对气歧管的气密性进行检测,进进而保证了进气歧管在安装到汽车的发动机上不会出现气密性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移动板顶部的两个推动板,所述顶板上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通孔,且两个推动板的顶部分别贯穿两个通孔并延伸至顶板的上方,所述推动板侧一侧固定安装有齿条,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两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焊接有齿轮,且两个齿轮分别和两个齿条相啮合,在需要利用动力组件驱动移动板升降时,此时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会带动齿轮进行转动,而齿轮和齿条相啮合,所以在驱动电机的启动下可以带动移动板的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星辰星汽车附件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星辰星汽车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63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