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形成全断面持续性水幕的井下巷道隔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6045.3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5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猛;韦四江;神文龙;肖同强;柏建彪;王襄禹;褚廷湘;张盛;勾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5/04 | 分类号: | E21F5/04;E21F17/18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0 | 代理人: | 王国旭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形成 断面 持续性 水幕 井下 巷道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煤矿井下隔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形成全断面持续性水幕的井下巷道隔爆系统,包括传感器接受控制装置、供水系统、喷水系统、安装框架,其中安装框架通过固定锚杆组件固定在巷道顶板上,用于固定喷水系统以及供水系统的部分管道,所述供水系统对喷水系统进行供水,所述传感器接受控制装置共有两套,分别设置于巷道顶板靠近两帮位置,本发明在当巷道风速或温度达到一定时,传感器接受控制装置发出预警信号,同时并联控制供水系统、喷水系统预先形成井下全断面持续高强度水幕,该装置解决了目前隔爆水幕强度小、存在时间短等问题,从而有效而及时阻止灾害蔓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井下隔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形成全断面持续性水幕的井下巷道隔爆系统。
背景技术
井下隔爆技术是为阻止井下灾害蔓延、防止二次起爆而发明的一种安全措施,目前,比较常用的井下隔爆技术是挂设多组隔爆水袋,在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下,隔爆水袋内的水洒落,在高温的作用下,形成水雾,降低了爆炸火焰温度、空气中氧气含量,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灾害蔓延,但由于其需要一定的启动时间,同时所形成的水雾强度小、存在时间短,且可靠性较低,不能有效而及时阻止井下灾害的蔓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形成全断面持续高强度水幕的井下巷道隔爆系统,该系统可进行灾害预警,同时可使井下隔爆水幕预先形成,从而解决隔爆水幕强度小、存在时间短等问题,有效而及时阻止灾害蔓延。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形成全断面持续性水幕的井下巷道隔爆系统,包括传感器接受控制装置、供水系统、喷水系统、安装框架,其中安装框架通过固定锚杆组件固定在巷道顶板上,用于固定喷水系统以及供水系统的部分管道,所述供水系统对喷水系统进行供水,所述传感器接受控制装置共有两套,分别设置于巷道顶板靠近两帮位置,主要用于接收巷道信息,进行灾害预警,并联控制供水系统、喷水系统形成隔爆水幕。
进一步,所述供水系统共有两套,分列在巷道两侧帮部进行设置,每套供水系统均包括位于地面上的高压水泵、靠近巷道顶板设置的水平供水管、贴近巷道帮部向上设置的竖直供水管以及第一三通连接管,其中所述的第一三通连接管用于连接水平供水管和竖直供水管,而所述竖直供水管连接于高压水泵,所述的水平供水管连接于喷水系统;所述高压水泵的水泵启动开关通过第一信号电缆连接所述的传感器接受控制装置。
进一步,所述喷水系统共四套,每套喷水系统均由顶板喷水装置和相照应的两帮喷水装置共同构成,其中两帮喷水装置可视作相照应的顶板喷水装置向两侧直角弯折后的延伸。
进一步,所述顶板喷水装置由第一临时储水管供水开关、第一临时储水管、第一喷水头连接软管以及第一锥柱形喷水头构成,其中第一临时储水管横跨式固定于巷道顶板,并且其两端分别通过第二三通连接管连通于两侧的水平供水管,且每处连通位置上均设置用于控制供水的第一临时储水管供水开关,所述第一临时储水管上均匀间隔排列若干个统一朝向的第一喷水头连接软管,并且每个第一喷水头连接软管头部均对应的设有第一锥柱形喷水头。
进一步,所述第一临时储水管的中部下方开设第一清理口。
进一步,所述两帮喷水装置由第二临时储水管供水开关、第二临时储水管、第二喷水头连接软管、第二锥柱形喷水头构成,其中第二临时储水管通过第三三通连接管连通于水平供水管,其末端开设第二清理口,所述第二临时储水管向两侧伸出式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喷水头连接软管,并且每个第二喷水头连接软管头部均设置有第二锥柱形喷水头。
进一步,所述安装框架通过固定锚杆组件固定至巷道顶板的平面架体结构,其上设置连接环(包括供水管连接环、第一临时储水管连接环、第二临时储水管连接环)用于分段式卡扣固定相应的供水系统或者喷水系统中的管道,还设置有万向球节连接件(包括第一万向球节连接件、第二万向球节连接件)用于调整喷水头的喷水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60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式隧道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煤矿用救生舱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