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流引火源防控装置火灾防控能力测试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35901.3 | 申请日: | 2019-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8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 发明(设计)人: | 高鹏;吕忠;阳世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M99/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刘凯 |
| 地址: | 610036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火 源防控 装置 火灾 能力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过流引火源防控装置火灾防控能力测试方法,先将测试对象和过流测试样本接入测试电路中,若电压电流信号相位匹配、信号完整性良好,则开始测试:进行过载测试时,接入负载柜,分别调节负载值至1倍及N倍导线电流载流量值,负载功率因数满足试样功率因数范围内的各类要求,阻性、感性、容性负载分别重复试验多次;进行短路过流测试时,接入可调电阻,分别调节至1倍及M倍导线电流载流量值,分别逐次记录测试结果;根据过流发生时过流测试样本导线的情况判定是否通过测试。本发明能引导和规范相应产品的研发提高相关产品的防控能力,促进相关领域发展,减少电气火灾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灾防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过流引火源防控装置火灾防控能力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电气火灾每年约占火灾发生总数的30%左右,由于火灾数量整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所以我国电气火灾的发生量逐年增加,给社会安定和人民的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在电气火灾中,过流引火源是产生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过流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负载过大引起过流,又称过载;一种是短路后未及时动作引起过流。即导线通过的电流大小超过导线的承载能力都可叫过流。
国内外已有的含过流保护功能的装置,其主要作用是保护电气线路、设备和人的安全,未考虑到火灾。随着对电气火灾防控认识的深入,针对电气火灾防控方面的产品陆续问世。然而,在对这类产品进行检测时,往往针对电气性能方面的检测,缺少火灾防控性能方面的检测。如短路保护器中的过流保护作用,保险丝的熔断作用等。往往这些保护动作了,火灾却已经发生了,有些过流情况下虽然未发生火灾,但导线的绝缘性能受到很大的破坏,给电气火灾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随着国内外对这方面的重视及研究的深入,一些带有电子元器件或具有芯片控制功功能的保护装置陆续出现。然而,针对这些装置对过流引火源的防控作用,目前缺少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针对过流引火源防控装置或产品,提出对该装置或产品在相应火灾防控能力方面的测试方法,并能引导和规范相应产品的研发提高相关产品的防控能力,促进相关领域发展,减少电气火灾的发生。技术方案如下:
步骤1:检查供电电源、供电线路、测试电路各部件及插接件连接状态,确保良好连接;
步骤2:将测试对象和过流测试样本接入测试电路中:
将电源指示灯、常闭急停开关、总开关S、保护器、测试对象、电流传感器、含有包裹棉花的裸露段的过流试样、开关K1顺次连接到可调负载的火线接线端;开关T连接到测试对象两端;将电流传感器输出端连接到示波器;将电压传感器输入端连接到测试对象和过流试样之间的零火线上,输出端连接到示波器;
步骤3:将负载灯泡通过开关K2连接到过流试样和开关K1之间的零火线上,将可调电阻通过开关K3连接到开关K1和开关K2之间的零火线上;闭合总开关S、开关T、开关K2,断开开关K1、开关K3;查看示波器上显示的电压电流信号相位是否匹配、信号完整性是否良好;若相位匹配、信号良好且无其它异常,则进入步骤4,否则返回步骤1;
步骤4:闭合总开关S;断开开关T、开关K1、开关K2、开关K3;采用回路电阻测试仪测试H1、H2两测试点之间的回路电阻r;若则返回步骤3,否则返回步骤1;其中,U0为测试对象适用的额定电压,I0为测试对象适用的额定电流;
步骤5:进行过负荷测试:闭合总开关S和开关K1,断开开关T、开关K2和开关K3,接入可调负载,分别调节负载值至1倍及N倍对象导线电流载流量值,负载功率因数分别设置为试样适用的功率因数范围内的最大值、中间值和最小值要求,并逐次记录测试结果;测量每次测试时过流测试样本红外测温点处导线绝缘层表面温度,得到T2;采用热重分析仪分析过流测试样本导线绝缘层的起始分解温度,得到T3;每次测试时过流测试样本导线满足如下条件则视为单次通过:
a)测试样本导线内部线芯表面温度T1=nT2=T3,n=1.3~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未经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59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