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平曲线路段的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5659.X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5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宝岭;任圣军;明朝晖;张桂芹;余红亮;闵召辉;宋超;徐利;贾莎莎;苗成涛;卢宝吉;沈厚民;闫锡龙;张雯;黄绪岭;张昊;王宝新;阴绪峰;乔岳;贾敬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智行咨询勘察设计院;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7/16 | 分类号: | E01C7/16 |
代理公司: | 32238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扬 |
地址: | 25301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筋 张拉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 平曲线 路段 水泥混凝土 补强钢筋 斜向 预应力混凝土 预应力筋布置 双向预应力 预应力路面 安装定位 道路线形 二次张拉 方便施工 固定形态 空白区域 受力状态 行车方向 滑动层 锚固区 减小 平直 铺筑 施工 对称 返回 优化 | ||
1.一种适用于平曲线路段的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包括一组路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板包括水泥混凝土(1)、V型预应力筋(3)、补强钢筋(4)、锚固区(5)和滑动层(2),所述V型预应力筋(3)在水泥混凝土(1)中沿道路行车方向呈双向分布;所述补强钢筋(4)布置在路面板两端预应力筋空白区域;用于V型预应力筋(3)张拉操作的锚固区(5)为路面板两侧预留的三角形区域,V型预应力筋(3)的两端与锚固区(5)连接;滑动层(2)位于预应力混凝土路面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平曲线路段的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V型预应力筋(3)为无粘结预应力筋或缓粘结预应力筋,无粘结预应力筋是用防腐润滑脂和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涂包的钢绞线,缓粘结预应力筋是用缓凝粘合剂和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涂包的钢绞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平曲线路段的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在V型预应力筋(3)中部嵌套有用来固定V型预应力筋(3)形态的V型PVC管(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平曲线路段的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V型PVC管(6)内表面涂有用来粘附V型预应力筋(3)的环氧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适用于平曲线路段的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V型预应力筋(3)的V型夹角为60-90°,分布在1/2路面板板厚偏下3cm的范围内,相邻预应力筋间距为50cm-10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平曲线路段的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强钢筋(4)为网状结构,由公称直径为10-14mm的普通螺纹钢筋构成,钢筋间距为25cm-3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平曲线路段的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层(2)为1-2cm厚的细沙或3-4cm沥青整平层与聚乙烯薄膜构成,位于预应力混凝土路面下方,以减少路面板与基层的摩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平曲线路段的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其特征在于:锚固区(5)为路面板两侧预留的三角形区域,V型预应力筋(3)与三角形的边垂直连接。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平曲线路段的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步骤如下:
1)施工准备;对路基和基层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测与验收;
2)架立模板;模板底面与基层顶面紧贴,局部低洼、空隙处事先用水泥砂浆铺平,模板安装完毕后检查接头处的高差和模板内侧是否有错位;
3)铺设滑动层;将基层表面清理干净,用1-2cm厚细砂或3-4cm细粒沥青混合料对基层顶面整平,其上铺设聚乙烯薄膜;
4)布置V型预应力筋和补强钢筋;根据设计要求,将预应力筋布置在指定位置并校准;路面板板端布置补强钢筋网,覆盖V型预应力筋分布不均匀的区域;
所述的V型预应力筋为无粘结预应力筋或缓粘结预应力筋,无粘结预应力筋是用防腐润滑脂和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涂包的钢绞线,缓粘结预应力筋是用缓凝粘合剂和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涂包的钢绞线;
5)混凝土浇筑;路面一次性摊铺完成,振捣混凝土要防止模板移动和预应力筋位置改变;
6)拆模养护;混凝土浇筑后第二天进行拆模,并覆盖土工布每天洒水养护,直到养护期满;
7)V型预应力筋张拉;V型预应力筋张拉采用二次张拉,并按照对称张拉的原则先从路面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张拉单向V型预应力筋,再返回依次张拉反向V型预应力筋;
8)封锚;锚固后应切除过长的预应力筋,并用高强水泥砂浆封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平曲线路段的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V型预应力筋张拉采用二次张拉,第一次张拉前进行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平均抗压强度达到了设计强度的30%以上,张拉应力宜为0.3倍张拉控制应力;第二次张拉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张拉应力宜为1.03倍张拉控制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智行咨询勘察设计院;东南大学,未经山东智行咨询勘察设计院;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565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