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红外线放射材料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534301.5 申请日: 2019-06-20
公开(公告)号: CN112118645A 公开(公告)日: 2020-12-22
发明(设计)人: 张嘉修;王哲浩;杨博凯;徐国原;周铰铰 申请(专利权)人: 张嘉修
主分类号: H05B3/14 分类号: H05B3/14;C08K3/36;C08K3/22;C08K3/34;C08K3/38;C08K7/06;C04B33/13;C04B35/14;C04B35/18;C04B35/19;C04B35/195;C04B35/453;C04B35/46;C04B35/48
代理公司: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4 代理人: 刘俊
地址: 中国台*** 国省代码: 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红外线 放射 材料
【说明书】:

一种远红外线放射材料,包含一材料配方,材料配方主要包含天然矿石材料、碳材与金属氧化物,天然矿石材料所使用含量相对较多,天然矿石材料是用来产生远红外线,碳材则是自然的透过自己产生远红外线能量及聚热作用促使天然矿石材料放射出远红外线,金属氧化物则是利用其磁力提供磁场能量亦使远红外线的辐射能较为聚集收敛,藉以增益远红外线能量。

技术领域

一种远红外线放射材料,尤指一种利用碳材去促使远红外线放射材料产生高辐照度强度的远红外线放射材料。

背景技术

红外线是一种光线,也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约从0.7~1000微米之间,波长在0.7~1.5微米的称近红外线、波长在1.5~5.0微米的称中红外线、波长在5.0~1000微米的称远红外线,由于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的红光更长,人类的肉眼无法看见,但是人类的身体可以感受红外线的温热效能。

红外线约在西元1800年被发现,直到近几十年来才被人类发觉红外线对于人体保健与医疗的助益,由于人体细胞膜与蛋白质的振动波长大约函括在3微米~30毫米之间,即在中红外线、远红外线与超远红外线的波段,因此,选择应用的红外线波段涵盖3微米~30毫米波段范围愈宽者,则愈能诱发人体内细胞分子的共振吸收,对于细胞的自愈能力更有效益。

现行各种现有的远红外线治疗器具就是利用远红外线发射体发射的远红外线使人体内细胞分子共振吸收远红外线波长,达到活化人体细胞的医疗保健效果。现有常见的远红外线发射物体包含:花岗岩、电气石、陶瓷,铂胶体等,其中,应用最广的为陶瓷物体。现有陶瓷物体的远红外线放射性,于材料中添加重金属,如:铅、钛…等等,使制成的物体具有远红外线放射功效的陶瓷物体。然而,添加重金属的现有陶瓷物体的缺点在于:(a)重金属材料价格高,用于添加制作陶瓷物体的成本高,(b)各种研究报告显示,常期接触或使用重金属,可能造成重金属中毒或其他对于人体的伤害。

发明内容

虽然天然矿石材料本身能产生远红外线,但若要使天然矿石材料能放射出能与人体的分子有效产生共振的远红外线,则需要对天然矿石材料施加高温、高磁场或高电压,才能放射出足够能量强度的远红外线,而能有效的与人体的分子产生共振;但高温、高磁场或高电压会限制远红外线放射材料的应用范围,比如只能用在定点使用、人体必须维持适当距离,以避免被高温烫伤、被电流触击,也无法随身配戴使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远红外线放射材料,能在不特别施加高温下,也能辐射出可观的远红外线能量。

提供一种远红外线放射材料,远红外线放射材料包含天然矿石材料、碳材与金属氧化物;其中,远红外线放射材料包含50-70重量份的天然矿石材料、15-30重量份的碳材以及5-20重量份的金属氧化物;其中,碳材是以有机纤维或类似性质材料在高温隧道炉或高温连续炉内烧结而成。

有机纤维被碳化的效果很高,因此碳化后而成的碳材,其含碳量很高,因此可以提供有效的远红外线效果。

较佳的,高温隧道炉或高温连续炉的高温是在750℃~850℃之间;更佳的,“高温”的温度范围是在760℃~840℃之间;在此高温范围中,有机纤维能与其他材质形成更紧密的粘结,因此最后烧结而成的碳材能产生可观的远红外线能量。

有机纤维的材料可以是果壳纤维、椰壳纤维、木材纤维、竹纤维等有机纤维。

远红外线材料的粒径可以在20~250微米之间,较佳的,远红外线材料的粒径是在100~200微米之间,如此对于产生远红外线能量以及加工性有正面的效益,一般建议颗粒介于100~200um。

天然矿石材料是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二氧化锆、二氧化锌、高岭土、碳化硅、天然云母、沸石、电气石或具有类似性质的材质。

在被描述的实施例中,碳材的作用是使天然矿石材料放射出远红外线,尤其是在不另外施以高温的情形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嘉修,未经张嘉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43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