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低聚异麦芽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33029.9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9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宋建民;王德海;宛荣生;张琴;王颂;黄祥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民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9/18 | 分类号: | C12P19/18;C12P19/14;C12P19/00;C12R1/865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钱红雪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聚异麦芽糖 麦芽糖 玉米淀粉 液化淀粉 葡萄糖苷转移酶 简化生产步骤 麦芽糖生成酶 葡萄糖 淀粉酶处理 分子结构 键合位置 啤酒酵母 生产效率 去除 淀粉 转化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低聚异麦芽糖的方法,采用玉米淀粉为原料,淀粉经α‑淀粉酶处理后,得到液化淀粉,液化淀粉在麦芽糖生成酶的作用下生成麦芽糖,然后所生成的麦芽糖与α‑葡萄糖苷转移酶作用使分子结构键合位置发生改变,转化成低聚异麦芽糖,随后通过啤酒酵母的作用去除成分中的葡萄糖和麦芽糖,使得最后得到的低聚异麦芽糖的纯度高。本发明提供的的生产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低聚异麦芽糖产品的纯度,而且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简化生产步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聚异麦芽糖领域,尤其是一种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低聚异麦芽糖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低聚异麦芽糖是淀粉糖的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分子间以α-1,6糖苷键结合的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及四糖以上的低聚糖。低聚异麦芽糖能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增殖,抑制肠道有害菌及腐败物质形成,增加维生素含量,提高机体免疫力。低聚异麦芽糖不会被胃和小肠吸收,而是直接进入大肠,被双歧杆菌优先利用,助其大量繁殖,系为双歧杆菌增殖因子;而肠内其它有害菌则不能利用,从而能抑制有害菌生长,促使肠道内微生态向良性循环调整。由于低聚异麦芽糖具有上述良好特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低聚异麦芽糖的纯度越高,保健功能越好,产品价值越大。但是在低聚异麦芽糖的生产中不可避免的会混有麦芽糖、葡萄糖等杂糖,这些杂糖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功能性低聚糖的生理功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低聚异麦芽糖的方法,能够提高低聚异麦芽糖产品的纯度和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低聚异麦芽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玉米淀粉加入到水中,在温度为50~80℃下研磨成浆,得到玉米淀粉浆料;
2)将步骤2)得到的玉米淀粉浆料中加入α-淀粉酶,在60~80℃下酶解10~15h,,并在120~150℃下灭酶;
3)将步骤2)得到的灭酶后的酶解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麦芽糖生成酶,在温度为30~40℃下反应5~6h,并在100~120℃下灭酶;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离心取上层液,并加入α-葡萄糖苷转移酶,在温度为40~50℃下反应7~8h,并在100~120℃下灭酶;
5)将步骤4)得到的糖液经大孔吸附树脂脱色,再经离子交换柱洗脱除盐,得到洗脱液;
6)将步骤5)得到的洗脱液冷却至30~35℃,加入啤酒酵母发酵20~25h,将发酵液浓缩、结晶、干燥,即得低聚异麦芽糖。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玉米淀粉与所述水的质量比为1:(4~6)。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α-淀粉酶的加入量为每100g所述玉米淀粉浆料中加入活性单位为100~120U的α-淀粉酶。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麦芽糖生成酶的加入量为每100g所述酶解液中加入活性单位为70~80U的麦芽糖生成酶。
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α-葡萄糖苷转移酶的加入量为每100g上层液中加入活性单位为80~100U的α-葡萄糖苷转移酶。
优选地,步骤6)中,所述洗脱液中所述啤酒酵母的活菌数量为(1~2)×107/mL。
优选地,步骤5)具体为经大孔吸附树脂在室温下以0.5~2.5ml/min的流速洗脱脱色,流动相为温度为50~60℃乙醇,收集脱色洗脱液;将大孔吸附树脂洗脱脱色处理的洗脱液依次经阳离子交换柱和阴离子交换柱洗脱除盐,洗脱流速均为0.5~2.5ml/min,流动相为温度为50~60℃乙醇,得到洗脱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民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民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30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