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跨链共识时延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2204.2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00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妍;刘荆欣;韩笑;李继鑫;潘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43/0852 | 分类号: | H04L43/0852;H04L41/14;H04L9/40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罗莹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动态 规划 算法 共识 优化 方法 | ||
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跨链共识时延优化方法,步骤为:1)针对跨区块链交易时两条链选取共识机制的异同,对跨链双方的共识机制进行预处理;2)对预处理机制传入的相异共识机制进行智能化模拟共识过程,计算两条链共识机制的平均时延差值t;3)将不满足系统可容忍的最长时延差值σ的相异共识机制输入决策控制器进行处理,在不改变双方链本身共识机制前提下,决策控制器基于动态规划算法选择出适合相异共识机制的共识机制M;4)选取双方链的部分可信节点,采用步骤3)中得到的共识机制M,对跨链交易进行验证达成共识。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法,提供了一种步骤简单、处理效果好的跨链共识时延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针对跨链共识机制时延差值过多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提出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跨链共识时延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区块链应用的迅速发展,不同业务场景对区块链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全球区块链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而不同区块链网络的相互隔绝,导致链之间无法有效进行数字资产转移、跨链通信等操作.随着区块链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和复杂化,越来越多的区块链项目提出跨区块链交易的需求与解决方案,跨区块链交易机制打破了区块链孤立的局面,使得不同区块链之间可以互联互动互通,极大的提升了区块链数据的价值和使用空间。但实现不同区块链间的协同操作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理论和实践挑战。
区块链A与区块链B进行跨链交易时,由于交易双方所在区块链不同,因此跨链双方所在链可能选择不同的共识机制对账本达成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两侧最终达成共识的时间不同甚至相差很多。而要避免跨链交易双花问题的产生,链A与链B必须同时将跨链交易所在的新区块链接到各自的主链上。共识时间的时延差过大可能导致共识一致性快的区块链A花费时间等待链B达成共识,在链A的等待阶段新交易无法被节点处理验证,众多新交易滞留在等待序列中,这容易造成链A网络的拥塞,对后续区块的生成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跨链共识时延优化方法。本方法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对跨链双方所在链的共识机制进行预处理;模拟执行跨链双方的共识过程,计算双方的共识时延;对于时延超过控制器预设值的跨链共识,在不改变本身共识机制的基础上,由决策控制器基于动态规范算法选择出最优的共识机制M;选择两条链中的部分可信节点采用共识机制M对跨链交易的区块达成一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跨链共识时延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步骤1)、针对跨区块链交易时两条链选取共识机制的异同,基于模式识别方法对跨链双方的共识机制进行预处理;
步骤2)、基于智能的共识机制运行模拟器,对预处理机制传入的相异共识机制进行智能化模拟共识过程,计算两条链共识机制的平均时延差值t;
步骤3)、将不满足系统可容忍的最长时延差值σ的相异共识机制输入决策控制器,进
行处理,在不改变双方链本身共识机制前提下,决策控制器基于动态规划算法选择出适合相异共识机制的共识机制M;
步骤4)、选取双方链的部分可信节点,采用步骤3)中得到的共识机制M,对跨链交易进行验证达成共识。
所述的步骤1)中,具体方法如下:
1.1)信息获取:使用相应的设备或者传感器对跨链交易的节点进行信息采集;
1.2)预处理:对采集获取的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即将信息转化为数字量输入计算机;
1.3)特征提取与选择:将待处理的跨链双方各自的特征构造成便于比较、分析的描述量即特征向量,利用特征向量构造出特征空间进行特征表达;
1.4)分类决策:对跨链双方的特征分量按判别函数的计算结果进行识别和分类;
1.5)过滤掉相同类的共识机制保留相异的共识机制等待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大学,未经辽宁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22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