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分离污水中油水渣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31529.9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2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赟;黄飚;刘军;吴全舟;王堃;伍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工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水分离槽 沉渣槽 油渣 储油槽 螺杆泵 排渣口 外侧壁 分离污水 装置壳体 排水口 排油口 油水渣 导流 传送机构 顶端设置 环境污水 有效解决 导流板 滤油板 溢流管 滤网 排出 沉积 集聚 | ||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同时分离污水中油水渣的装置,包括装置壳体,装置壳体的内部包括沉渣槽、油水分离槽和储油槽三个部分,沉渣槽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导流辊,导流辊上安装有导流板,沉渣槽的外侧壁上设有排渣口,排渣口内侧设置有第一螺杆泵,沉渣槽和油水分离槽之间设置有油渣滤网,油水分离槽内安装有传送机构,油水分离槽的外侧壁上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上安装有溢流管,储油槽内设有滤油板,储油槽底端的外侧壁上设有排油口,排油口的内侧安装有第二螺杆泵。本发明通过通过第一螺杆泵将底部集聚的油渣从排渣口排出,这样有效解决了油渣沉积,难以清理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时分离污水中油水渣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工程是环境工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利用科学的手段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目前,餐饮污水等含油污水通常采用油水分离器或隔油器进行隔油,浮油通过出口自流排出,但是污水中同时含有大量固体物质,容易沉积在隔油器内,难以清理,同时浮油中通常也含有很多漂浮固体物质,容易造成出油口堵塞,所以亟需一种能够同时分离油水渣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油渣容易沉积难以清理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同时分离污水中油水渣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同时分离污水中油水渣的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的内部包括沉渣槽、油水分离槽和储油槽三个部分,所述沉渣槽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导流辊,所述导流辊卡接在沉渣槽内壁上,且与装置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导流辊上固定安装有若干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环绕着导流辊均匀分布,所述沉渣槽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排渣口,所述排渣口内侧设置有第一螺杆泵,所述第一螺杆泵的输出端与排渣口连接,所述沉渣槽和油水分离槽之间设置有油渣滤网,所述油渣滤网固定安装在装置壳体内,所述油水分离槽内部的顶端安装有传送机构,所述油水分离槽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固定安装有溢流管,所述储油槽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滤油板,所述滤油板固定在储油槽的内壁上,所述储油槽底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排油口,所述排油口的内侧安装有第二螺杆泵,所述第二螺杆泵的输出端与排油口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分别设置在油水分离槽的两端,且均与油水分离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上安装有链板,同侧的两个传动齿轮均通过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链板上固定安装有若干刮油板,所述刮油板在链板上沿着水平方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导流辊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轴远离第一带轮的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装置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沉渣槽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与第一螺杆泵相对应的第一泵机,所述储油槽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与第二螺杆泵相对应的第二泵机。
优选的,所述储油槽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液位管,所述液位管与储油槽的内部相通,所述液位管上固定安装有单法兰膜片式液位计。
优选的,所述沉渣槽为倒三角形结构,所述沉渣槽的上方为进水口。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同时分离污水中油水渣的装置,有益效果在于:
1、导流辊和第一螺杆泵的设计,作用在于,当污水进入沉渣槽后,大量油渣沉积在沉渣槽底部,通过导流辊的转动,从而使得沉渣槽表层油水混合物加速流通,而油渣被油渣滤网阻拦,然后通过第一螺杆泵将底部集聚的油渣从排渣口排出,这样有效解决了油渣沉积,难以清理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工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重工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15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