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源互联网控制流-信息流综合可靠性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30701.9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1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波;喻洁;孙旻;张新森;曾伟;何伟;黄扬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南昌科晨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姚伯川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联网控制 能源 可控 信息流 矩阵 互联网节点 综合可靠性 概率 通信关联 可控性 量化 参考依据 关联矩阵 控制指令 链路中断 能源控制 通信传输 通信中断 通信阻塞 信息采集 信息流程 业务决策 耦合控制 耦合模型 分析 互联网 度量 双流 推导 通信 指令 传输 应用 决策 保证 | ||
1.一种能源互联网控制流-信息流综合可靠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按照信息采集、传输以及控制指令下发的信息流程,建立以控制-通信关联矩阵、通信-通信关联矩阵和通信-控制关联矩阵组成的能源互联网控制流-信息流耦合模型,通过双流耦合控制概率推导分析能源互联网可控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源互联网控制流-信息流综合可靠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通信关联矩阵,表示控制节点到通信节点的关联关系,当控制拓扑中一个控制节点与多个通信节点存在连接时,以概率表示其连通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源互联网控制流-信息流综合可靠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通信关联矩阵,表示通信拓扑中通信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关联矩阵中的矩阵元素表示通信网络节点间的连通率;连通率为通信网络当前状态下始末节点之间的有效路径数与初始状态下始末节点之间有效路径数比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源互联网控制流-信息流综合可靠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关联矩阵,与控制-通信关联矩阵互为转置阵;所述通信-控制关联矩阵表征接收到信息或控制指令的通信节点将信息或控制指令传递给相应的控制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源互联网控制流-信息流综合可靠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流耦合控制概率推导,用于分析通信中断对能源互联网可控性的影响;事件成功的概率等于其中所有环节成功的概率之积;关联矩阵中的元素分别表示了节点之间的连通率,取关联矩阵相关元素进行概率推理,即可获得相应的能源节点制可靠性指标;
所述概率推导过程如下:A-E表示能源控制节点PNi向节点PNj成功传达信息或指令所需发生的连续事件;事件A表示控制节点PNi通过上行通信通道将信息或指令上传给对应的通信节点CNi,用(PNi→CNi)来表示;事件B表示通讯节点CNi通过通信网向节点CNj传递信息,用(CNi→CNj)表示;事件C表示通信节点CNj通过下行通信通道向目的控制节点PNj下达控制信号,用(CNj→PNj)表示;事件D为事件A和B的条件概率推导结果,E则为D和C的条件概率推导结果;P(A)、P(B)、和P(C)分别对应控制—通信关联矩阵、通信—通信关联矩阵和通信-控制关联矩阵中相应的矩阵元素值;P(A)和P(B)相乘后得到信息传输事件D成立的概率,用条件概率P(D|A,B)表示;事件D与C条件概率相乘后得到信息从通信网络成功下发到目的节点事件(E)成立的概率,用条件概率P(E|C,D)表示;由此,控制节点PNi到PNj信息或指令传输完毕,概率值P(E|C,D)即为节点PNi到PNj的可控概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能源互联网控制流-信息流综合可靠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互联网中控制流-信息流的综合可控性由以下部分组成:控制节点信息监测,从控制节点-通信节点;监测信息传输,从通信节点-通信节点;控制指令下发,从通信节点-控制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南昌科晨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南昌科晨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070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容灾方法、装置、系统与电子设备
- 下一篇:日志级别调整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