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控褐飞虱翅型的Dnmt3基因的dsRNA序列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30427.5 | 申请日: | 2019-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7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 发明(设计)人: | 汤沈杨;徐乐;贺康;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N15/11;A01N57/16;A01P7/04 |
| 代理公司: | 佛山粤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3 | 代理人: | 张敏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褐飞虱 翅型 基因 人工调控 调控 应用 注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控褐飞虱翅型的Dnmt3基因的dsRNA序列及其应用。通过RNA干扰技术,注射本发明的dsRNA干扰褐飞虱的Dnmt3基因后,可对褐飞虱的翅型进行人工调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控褐飞虱翅型的Dnmt3基因的dsRNA序列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属于半翅目(Hemiptera)蝉亚目(Cicadomorpha)蜡蝉总科(Fulgoroidea)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褐飞虱食性单一,只能在水稻上取食和繁殖,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害虫之一。水稻作为我国居民生活的主粮之一,危害情况与我国的粮食安全息息相关。褐飞虱一旦暴发成灾,便会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目前,在褐飞虱的防治工作中,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随着各类化学药剂的长期大量使用,褐飞虱也逐渐表现出较高的抗药水平,进一步促使化学药剂的过度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破坏农业生态平衡。因此,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急需寻找到一种替代化学防治的方法。
褐飞虱具有长短翅型分化的翅二型现象,短翅型不能飞行,但繁殖能力极强,而长翅型则具有飞行能力,可以远距离迁飞。翅二型现象是褐飞虱在进化过程中对不利环境的一种适应策略。
DNA甲基化,一般指DNA的CG两个核苷酸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变为5-甲基胞嘧啶,是一种表观遗传学的重要修饰方式。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在昆虫中,DNA甲基化通过改变基因的表达方式,可以直接影响昆虫的发育分化。例如,在褐飞虱中,DNAmethyltransferase 3(Dnmt3)基因参与DNA的从头甲基化,对褐飞虱的翅型分化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本发明利用现有的褐飞虱转录组数据,获得调控翅型分化的DNA甲基化酶基因Dnmt3,并以该基因cDNA为模板,设计引物合成相应的dsRNA。通过dsRNA注射,实现调控褐飞虱后代翅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调控褐飞虱翅型分化的DNA甲基化酶基因Dnmt3的dsRNA及其应用,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调控褐飞虱翅型的Dnmt3基因的dsRNA,其特征在于,所述dsRNA序列如SEQ IDNo.1所示;
本发明的dsRNA在制备防治褐飞虱药剂中的应用;
一种调控褐飞虱翅型的RNA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本发明的dsRNA通过注射法注入褐飞虱成虫体内;优选地,单头褐飞虱注射dsRNA的量为200ng-500ng。
一种扩增本发明dsRNA的引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物包含1对引物,其序列如SEQID NO:2-3所示。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dsRNA对刚羽化2天左右的短翅种群的褐飞虱雌成虫进行RNA干扰,注射dsRNA48小时后,Dnmt3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同时褐飞虱后代的长翅褐飞虱比例显著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扩增本发明dsRNA的电泳图
其中,M为Maker,dsDnmt3为本发明扩增的dsRNA。
图2褐飞虱注射dsRNA后Dnmt3基因的表达量图。
图3注射dsRNA后的褐飞虱的后代长翅比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其限制。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04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