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门锁的低功耗实现方法和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27998.3 | 申请日: | 2019-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5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 发明(设计)人: | 黎明;陈鸿填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汇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汇泰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资凯亮;刘羽波 |
| 地址: | 528244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卡 反馈模块 门锁系统 智能门锁 主控模块 低功耗 身份验证模块 单独操控 降低功耗 休眠状态 未注册 下开启 电量 噪音 唤醒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门锁的低功耗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所述主控模块判断用户是否注册感应卡,若未注册,则直接关闭感应卡功能;若已注册,则打开感应卡功能;步骤二,所述身份验证模块感应是否有感应卡靠近,若无感应卡靠近,则保持整个门锁系统的休眠状态;若有感应卡靠近,则唤醒整个门锁系统;步骤三,在不同情况下开启不同的反馈模块。将门内外的反馈模块在主控模块的控制下单独操控,在节省电量降低功耗的同时明显的减少噪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门锁的低功耗实现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智能锁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在智能门锁上,智能锁的功能也越来越人性化。比如智能锁一般都支持密码、指纹、刷卡和APP远程控制模式,支持的功能越多,功耗也越高,容易导致智能锁的电量消耗快。另外,为保证交互流程的体验性,门锁都会采用双喇叭保证提示音在各种门锁上都能适用。但同时双喇叭方案会产生不必要的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智能门锁的低功耗实现方法和系统。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门锁的低功耗实现方法,包括身份验证模块、反馈模块和主控模块,所述身份验证模块、反馈模块和主控模块电连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所述主控模块判断用户是否注册感应卡,若未注册,则直接关闭感应卡功能;若已注册,则打开感应卡功能;
步骤二,所述身份验证模块感应是否有感应卡靠近,若无感应卡靠近,则保持整个门锁系统的休眠状态;若有感应卡靠近,则所述身份验证模块通过所述主控模块唤醒整个门锁系统,读取感应卡信息,并通过身份验证模块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
步骤三,所述主控模块判断用户是否触发用于进行语音提示的反馈模块,若用户仅触发门内的反馈模块,则所述主控模块只开启门内的反馈模块;若用户仅触发门外的反馈模块,则所述主控模块只开启门外的反馈模块;若用户同时触发了门内和门外的反馈模块,则所述主控模块同时开启门内和门外的反馈模块。
更进一步的说明,若用户通过身份验证模块进行指纹识别、感应卡验证或键盘密码验证的操作时,所述主控模块只开启门外的反馈模块;若用户触发门铃或用于与门内进行对话的对讲装置,则所述主控模块只开启门内的反馈模块;若用户成功开锁,拉动门把手,则所述主控模块同时开启门内和门外的反馈模块。
更进一步的说明,若用户使用身份验证模块验证身份时失败,且失败次数超过设定次数,则所述门外的反馈模块停止工作且在设定的门外锁定时间内不能继续工作;若用户使用门铃或请求使用对讲装置时,若在设定的响应时间内没有打开房门或屋内没有使用对讲装置的准许,则所述门内的反馈模块停止工作且在设定的门内锁定时间内不能继续工作。
更进一步的说明,在门内反馈模块或门外反馈模块在设定的情况下停止工作时,所述主控模块开启门锁的留言功能,在设定的留言时间内录入留言,并通过通信网络向房屋的主人传递留言内容,然后主控模块进行休眠状态。
一种智能门锁的低功耗实现系统,包括身份验证模块、反馈模块和主控模块,所述身份验证模块、反馈模块和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身份验证模块用于判断是否由感应卡唤醒系统以及用户的身份信息的验证;所述反馈模块用于在门内或门外的至少一处地方对用户的操作发出声音反馈;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控制身份验证模块和反馈模块,并判断系统是否需要打开感应卡功能以及是否从休眠状态中唤醒。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反馈模块包括门外的反馈模块和门内的反馈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单独控制门外的反馈模块和门内的反馈模块。
更进一步的说明,还包括门铃和对讲装置;所述门外的反馈模块用于身份验证模块进行指纹识别、感应卡验证或键盘密码验证的操作时开启,所述门内的反馈模块用于在使用门铃或对讲装置时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汇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汇泰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汇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汇泰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79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