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式抗凹性测定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27991.1 | 申请日: | 2019-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0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 发明(设计)人: | 向晓峰;周佳;范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范淑萍 |
| 地址: | 4011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总成 加载臂 抗凹性 测定装置 调整座 测定元件 滑动连接 器件性能 上下移动 竖向设置 轴线旋转 转轴旋转 自身轴线 多方向 多位置 夹持座 灵活的 旋转座 搬动 加载 垂直 灵活 移动 | ||
本发明涉及器件性能测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式抗凹性测定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底座总成,底座总成上滑动连接有可以沿着底座总成上下移动的调整座总成,调整座总成上设置有可垂直于底座总成移动和绕自身轴线旋转的加载臂总成,所述加载臂总成上设有可以绕自身转轴旋转的夹持座和可以绕加载臂轴线旋转的旋转座,加载臂总成还包括用于进行抗凹性测定的测定元件。本方案中的抗凹性测定装置便于灵活搬动,可以灵活的运用于多位置、多方向加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器件性能测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式抗凹性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乘用车开闭件包括乘用车的发动机罩盖、前门、后门、行李箱盖、后背门和翼子板。现有在进行乘用车开闭件抗凹性测试时,有一个特点,即要求测试的点多,以至于加载位置变化大,调整频繁,而且,加载的方向也需频繁调整。针对上述问题,以往的处理办法有两个,方法一:针对不同加载位置和方向,分别建立抗凹性试验系统,比如:门的抗凹性试验,需要做上点、中点和下点的抗凹性测试,需要分别对上点、中点和下点建立各自的测试系统,每个测试系统差异很大,缺乏通用性;方法二:设计专用测试设备,专用测试设备只能用于做抗凹性测试,一旦用于做抗凹性测试的设备配备齐整,设备的位置便固定,且功能固定,必须占用一定的场地,进行专项处理。对于建立抗凹性测试系统而言,由于需要做装夹和试验的前期准备,并研发建立不同的测试系统,在试验设备上投入多,它需要各个试验各自准备相应的装夹装置,所需投入人力多,时间上易于产生耽误;对于涉及专用测试设备而言,由于设备位置固定,缺乏灵活性,设备占用试验场地,使设备只能用于器件抗凹性测试,存在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式抗凹性测定装置,以实现测定装置的灵活搬动和多位置多方向加载。
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为:一种机械式抗凹性测定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底座总成,底座总成上滑动连接有可以沿着底座总成上下移动的调整座总成,调整座总成上设置有可垂直于底座总成移动和绕自身轴线旋转的加载臂总成,所述加载臂总成上设有可以绕自身转轴旋转的夹持座和可以绕加载臂总成轴线旋转的旋转座,加载臂总成还包括用于进行抗凹性测定的测定元件。
本发明优点在于:使用时,可通过搬动底座总成的方式使得整个测定装置移动,然后将该测定装置安装在试验台上固定即可。乘用车开闭件抗凹性测定一般要求加载方向沿加载点法线方向实施,抗凹性测定前,通过沿着底座总成上下移动调整座总成实现加载臂总成的上下位置调整,然后在调整座总成上横向移动、旋转加载臂总成,使得加载臂总成上的测定元件位于加载点处附近,再旋转夹持座,使加载方向与加载点法线方向一致,进行抗凹性测定。
进一步,所述底座总成包括竖向的立柱以及立柱底部固定的底座,所述调整座总成套设在立柱上,且调整座总成上设置有可用于对调整座总成和立柱之间相对位置进行限定的固定件。
需要调整立柱和调整座总成之间相对位置时,调整固定件,使得调整座总成能够沿着立柱上下移动,当调整座总成移动到固定位置后,通过调整固定件使得立柱和调整座总成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进一步,所述调整座总成包括外旋转筒、内支撑圆筒和下支撑筒,用于限定调整座总成和立柱之间相对位置的固定件设置在下支撑筒上,所述外旋转筒上设置有用于限定外旋转筒和内支撑圆筒之间相对位置的固定件;外旋转筒包括相互垂直固定的横向套筒和竖向套筒,竖向套筒套设在内支撑圆筒上,内支撑圆筒与下支撑筒通过螺栓连接,加载臂总成套设在横向套筒内且加载臂总成能在横向套筒内滑动和转动。
本方案通过移动调整座总成实现加载臂总成和立柱的上下位置变化,通过在横向套筒内移动加载臂总成实现加载臂总成的水平位置移动和绕自身轴线的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79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