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拐点半径实现动态自适应聚类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26742.0 | 申请日: | 2019-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9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罗文华;许彩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陈曦 |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拐点 半径 实现 动态 自适应 网络 入侵 检测 方法 | ||
1.利用拐点半径实现动态自适应聚类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网络连接的多维数据记录进行降维操作;
步骤2:对降维后的数据记录的特征向量进行标准化变化;
步骤3:将标准化后的数据记录视作一个节点,应用欧几里得算法计算节点间的距离以表示节点间的关联度,依据节点间的关联度进行初始聚类,将初始聚类中所有簇的中心作为抽象节点,重复聚类过程,完成最终聚类,包括:
步骤3.1:将数据集中的每个数据记录视作一个节点,基于欧几里得距离计算每个节点Xi与其他节点Xj的距离dij;
步骤3.2:累加每个节点Xi与其他节点Xj的距离dij,得到该节点临边距离之和,即
其中,N为其他节点的个数;
步骤3.3:将临边距离之和Di值最小的节点Xmin作为簇的初始中心,即Ci=Xmin;
步骤3.4:计算初始簇中心Ci的拐点半径dmax;
步骤3.5:将以Ci为圆心,将拐点半径dmax范围内的节点与Ci聚合为一个簇;
步骤3.6:去除已聚合的节点,循环步骤3.2至步骤3.5,直到簇数不再变化;
步骤3.7:将剩余未聚合的节点同其距离最近的簇中心聚合,完成所有节点的初始聚类划分;
步骤3.8:将初始聚类中所有簇的中心作为抽象节点,替代原有簇,并将这些抽象节点作为新一轮聚类迭代的节点;步骤3.9:再一次循环步骤3.1至步骤3.7,结束最终聚类过程;
步骤4:判断各个簇中的节点是否正常,若簇中正常节点的比例大于异常节点的比例,则将此簇的所有节点划为正常类;否则将此簇的所有节点划为异常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拐点半径实现动态自适应聚类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为:
在多维度中挑选一个维度的特征向量作为分类依据,利用SVM向量机分类出训练集中的正常、异常簇,然后计算此维度的特征向量对应的Fisher评分,循环上述过程,直到多个维度的Fisher评分计算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拐点半径实现动态自适应聚类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
每个数据记录f按公式(1)计算其特征值的平均绝对偏差:
其中,Eif是数据记录f的i个属性特征向量,n为属性特征向量的个数,Pf是f的平均特征向量,即:
按照公式(3)求得数据记录f各维度特征值标准化后的特征向量:
其中,Sif表示标准化后的特征向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拐点半径实现动态自适应聚类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1中根据下式计算两个节点Xi和Xj的欧几里得距离:
其中,xin为节点Xi的第n维的特征值,xjn为节点Xj的第n维的特征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拐点半径实现动态自适应聚类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4包括:
步骤3.4.1:首先将初始簇中心与其他节点的距离集从大到小排序,得到新的距离集;
步骤3.4.2:根据新的距离集作二维曲线图,距离对应的序号代表横坐标,距离代表纵坐标;
步骤3.4.3:忽略曲线上明显的离群数值点,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原理,利用三次方程对二维曲线图进行拟合;
步骤3.4.4:通过二阶求导计算出曲线拐点对应的横坐标值以及对应纵坐标的值,纵坐标的值即为拐点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未经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67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网络中异常指令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车载网络的防护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