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抗菌、电磁屏蔽功能的镀银织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25900.0 | 申请日: | 2019-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0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 发明(设计)人: | 单秀萍;徐相军;徐传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军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M11/83 | 分类号: | D06M11/83;D06M10/06;D06M15/37;D06M101/32;D06M101/34;D06M101/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屏蔽功能 硝酸银溶液 盐酸多巴胺 处理织物 镀银织物 织物表面 螯合作用 多巴胺 抗菌 制备 浸泡 电磁屏蔽技术 聚多巴胺薄膜 半成品处理 紫外光 浸入 表面形成 定型处理 化学镀银 环境友好 金属离子 屏蔽效能 纤维织物 光还原 金属银 银离子 放入 还原 污染 | ||
本发明涉及电磁屏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菌、电磁屏蔽功能的镀银织物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步骤:步骤一,织物盐酸多巴胺处理:将纤维织物放入盐酸多巴胺溶液中浸泡处理,使其表面形成聚多巴胺薄膜,形成初始处理织物;步骤二,织物表面浸泡硝酸银溶液处理:将步骤一中的初始处理织物再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利用多巴胺对金属银的螯合作用,在织物表面形成均匀分布的银离子膜,形成半成品处理织物;步骤三,紫外光还原化学镀银处理;步骤四,定型处理;它通过利用多巴胺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以及光还原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存在的污染严重,工艺复杂等问题,具有工艺简单、环境友好、屏蔽效能高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屏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菌、电磁屏蔽功能的镀银织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日常生活中有害细菌的传播和蔓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同时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电磁污染的日益加重,所以对纺织品抗菌/抗电磁屏蔽功能的研究和开发己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
电磁屏蔽的机理是:一是,当电磁波到达屏蔽体表面时,由于空气与金属的交界面上阻抗的不连续,对入射波产生的反射。这种反射不要求屏蔽材料必须有一定的厚度,只要求交界面上的不连续;二是,未被表面反射掉而进入屏蔽体的能量,在体内向前传播的过程中,被屏蔽材料所衰减。也就是所谓的吸收;三是,在屏蔽体内尚未衰减掉的剩余能量,传到材料的另一表面时,遇到金属-空气阻抗不连续的交界面,会形成再次反射,并重新返回屏蔽体内。这种反射在两个金属的交界面上可能有多次的反射。总之,电磁屏蔽体对电磁的衰减主要是基于电磁波的反射和电磁波的吸收。
影响屏蔽体屏蔽效能的只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整个屏蔽体表面必须是导电连续的,另一个是不能有直接穿透屏蔽体的导体。屏蔽体上有很多导电不连续点,最主要的一类是屏蔽体不同部分结合处形成的不导电缝隙。这些不导电的缝隙就产生了电磁泄漏,如同流体会从容器上的缝隙上泄漏一样。解决这种泄漏的一个方法是在缝隙处填充导电弹性材料,消除不导电点。这就像在流体容器的缝隙处填充橡胶的道理一样。这种弹性导电填充材料就是电磁密封衬垫。在许多文献中将电磁屏蔽体比喻成液体密封容器,似乎只有当用导电弹性材料将缝隙密封到滴水不漏的程度才能够防止电磁波泄漏。实际上这是不确切的。因为缝隙或孔洞是否会泄漏电磁波,取决于缝隙或孔洞相对于电磁波波长的尺寸。当波长远大于开口尺寸时,并不会产生明显的泄漏。
而当下社会是一个基本互联网+的网络社会。电子设备、电子终端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休闲、娱乐不可或缺的载体。笔记本电脑、GPS、ADSL和移动电话等3C产品都会因高频电磁波干扰产生杂讯,影响通讯品质。另若人体长期暴露于强力电磁场下,则可能易患癌症病变。因此防电磁干扰已是必备而且势在必行的制程。
传统的制备抗菌/抗电磁屏蔽功能性纺织品的方法有多种:在合成纤维表面进行化学镀银、化学镀铜、化学镀镍等。由于铜、镍属于重金属,对人体有害,而银具有高的导电性和光谱长效抗菌性,镀银织物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电磁屏蔽材料,尤其是在纺织服装领域。但是传统的化学镀工艺采用贵金属作为催化剂,不但价格昂贵而且污染环境,而且需要经过除油、粗化、敏化、活化等多道工序,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抗菌、电磁屏蔽功能的镀银织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菌、电磁屏蔽功能的镀银织物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一,织物盐酸多巴胺处理:
将纤维织物放入盐酸多巴胺溶液中浸泡处理,使其表面形成聚多巴胺薄膜,形成初始处理织物;
步骤二,织物表面浸泡硝酸银溶液处理:
将步骤一中的初始处理织物再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利用多巴胺对金属银的螯合作用,在织物表面形成均匀分布的银离子膜,形成半成品处理织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军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军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59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