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固体燃耗比的烧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5082.4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4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于原浩;刘力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匡冶金技术研究院(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5/04 | 分类号: | C21B5/04;C21B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陆明耀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固体 燃耗 烧结 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降低固体燃耗比的烧结方法,将重质氧化镁加入原煤制成煤粉从高炉风口喷入炉内利用,减少烧结中MgO的含量,提高了烧结机的利用系数,降低了烧结矿的固体燃耗,降低了烧结矿和高炉铁水成本;将重质氧化镁,按照原煤量的1.0%~10.0%加入原煤,进而喷吹入高炉炉内,解决了喷吹碳酸盐类碱性熔剂硬度高,可磨性差,磨损喷煤枪,在炉内分解吸热降低风口燃烧温度等问题,使烧结矿中的MgO能够控制在1.2%~1.6%的最佳状态。本发明通过控制混合煤粉的粒度和热值,保证了高炉用煤粉燃烧和能量供给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降低固体燃耗比的烧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炉炼铁的发展,国内铁矿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钢铁生产的需要,大量国外铁精矿粉涌入国内,其中不泛东欧等各地的一些高铝高铁精矿粉,使高炉冶炼过程中炉渣中三氧化二铝含量普遍升高。炉渣对高炉炼铁过程至关重要,MgO是高炉炉渣的重要成分,随着炉渣中三氧化二铝含量的增加,氧化镁的存在能与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硅酸盐反应生成一系列的低熔点化合物,并能使复合阴离子解体,使粘度有一定下降,特别是渣中三氧化二铝含量高时,能显著改善炉渣的粘度。而且,一定量的MgO含量有利于改善炉渣的流动性,并有利于脱硫和脱碱,高炉炉渣中MgO一般要求控制在6%~9%的水平。
目前,高炉炉渣中的MgO主要来源于烧结矿,少部分来源于球团矿或生矿。由于高炉对炉渣中MgO含量有一定要求,故相应的烧结矿中的MgO含量应该控制在1.8~2.2%。考虑到MgO对烧结矿质量主要是负面影响,单纯从烧结矿产量、质量和成本角度考虑,烧结矿MgO含量应该控制在1.2%~1.6%时为宜。现有的在高炉风口喷吹碱性熔剂的方法,喷吹的大多是碳酸盐类化合物,碳酸盐在高炉风口回旋区分解吸热,降低了风口燃烧带温度,对高炉冶炼不利。虽然喷吹碱性熔剂对煤粉燃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其喷吹量一般要求小于5%,过高会对煤粉燃烧产生影响。碳酸盐类碱性熔剂其硬度较高,对磨煤机有一定影响,在喷吹时,对喷吹管道和喷煤枪磨损严重;同时,由于其喷吹量较少,不能从根本上将烧结矿MgO含量偏高的问题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降低固体燃耗比的烧结方法, 使烧结矿中的MgO能够控制在1.2%~1.6%的最佳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降低固体燃耗比的烧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定量添加步骤,在原煤上料皮带位置增加专用下料仓,将重质氧化镁通过所述专用下料仓加入至原煤中,将重质氧化镁按照原煤上料量的1.0%~10%加入,随原煤一起进入原煤仓;
S2、混合煤粉准备过程,将经过步骤S1混合后的原料送至磨煤机,制成混合煤粉,其中磨煤机入口处氧气含量≤7%,磨煤机出口氧气含量≤10%,磨煤机入口温度比混合煤粉燃点低40~50℃,磨煤机出口温度为75℃~85℃,混合煤粉由布袋收粉器收集,布袋收粉器出口氧气含量≤12%,布袋收粉器出口温度≤85℃,混合煤粉粒度-200目的比例>70%,高位热值≥26.0MJ;
S3、分配燃烧步骤,经喷吹罐将混合煤粉用氮气送至高炉分配器,使混合煤粉均匀分配至各喷煤枪,最后由高炉风口喷入燃烧。
优选的,所述重质氧化镁的重量通过电子皮带秤控制给料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将重质氧化镁直接加入原煤制成煤粉从高炉风口喷入炉内利用,减少烧结中MgO的含量,提高了烧结机的利用系数,降低了烧结矿的固体燃耗,降低了烧结矿和高炉铁水成本;
2.将重质氧化镁,按照原煤量的1.0%~10.0%加入原煤,进而喷吹入高炉炉内,解决了喷吹碳酸盐类碱性熔剂硬度高,可磨性差,磨损喷煤枪,在炉内分解吸热降低风口燃烧温度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匡冶金技术研究院(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美匡冶金技术研究院(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50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维黄杨星D二盐酸盐的晶型A
- 下一篇:显示装置和智能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