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铂黑纳米团簇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23875.2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46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葛君杰;王显;施兆平;李国强;邢巍;刘长鹏;李晨阳;梁亮;金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3/42 | 分类号: | B01J23/42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纳米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金属铂黑纳米团簇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催化剂及其制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金属铂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复杂、无法批量生产,制备的粒子大、易于聚集、稳定性不好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先在室温下,将金属铂盐分散到水中,得到第一悬浊液;然后将氨水逐滴加入第一悬浊液中,搅拌,得到第二悬浊液;再将固体硝酸盐加入到第二悬浊液中,搅拌,得到第三悬浊液;再经旋转蒸干,得到催化剂一号前驱体;随后在空气气氛下煅烧,水洗、干燥,得到催化剂二号前驱体;最后在混合氢气氛围下还原,得到金属铂黑纳米团簇催化剂。该制备方法简单、经济且环境友好,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制备的催化剂为粒子形状,稳定性好、分散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铂黑纳米团簇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粒子尺寸处于纳米量级,纳米催化剂表现出独特的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在化学、光学、电学、磁学及生物学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应用。铂(Pt)纳米材料将贵金属Pt独特的物化性质与纳米材料的特殊效应有机结合,表现出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位多、吸附能力强、酸碱性条件下稳定性高等特点。Pt纳米材料的这些特点使其在多相催化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应用优势,例如在催化小分子醇类氧化、氧气还原、氢气析出、CO氧化、CO2还原、烯烃加氢反应及光催化等方面,Pt纳米催化剂可以有效提高反应效率、使反应条件趋于温和。大量研究表明,Pt纳米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极易受到其粒子尺寸、粒径分布、形貌结构及表面状态的影响,当粒子尺寸过大、粒径分布不均一或粒子表面存在吸附物时,均容易导致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数目减少,使得催化活性降低。因此,调控粒子尺寸及形貌、高效制备尺寸均一且表面清洁的Pt纳米催化剂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现有技术中,已经发展的Pt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模板法、晶种法、溶剂热法、热分解法、射线辐照法、电化学沉积法等,例如Uoyama等人以聚醚醇等聚合物为软模板,制备了中空Pt纳米管(T.Kijima,T.Yoshimura,M.Uota,T.Ikeda,D.Fujikawa,S.Mouri,S.Uoyama;Noble-Metal Nanotubes(Pt,Pd,Ag)from Lyotropic Mixed-SurfactantLiquid-Crystal Template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04 43 228-232);Somorjai等以EO13PO30EO13三嵌段共聚物为封端剂,通过晶种法制备了尺寸为3.5~6.6nm的Pt纳米粒子(K.Niesz,M.Grass,G.A.Somorjai;Precise Control of the PtNanoparticle Size by Seeded Growth Using EO13PO30EO13 Triblock Copolymers asProtective Agents;Nano Letters,2005 5 2238-2240);Korzeniewski等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在120℃条件下反应48h得到Pt纳米立方体(C.Gumeci,A.Marathe,R.L.Behrens,J.Chaudhuri,C.Korzeniewski;Solvothermal Synthesis and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hape-Controlled Pt Nanocrystals;The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2014 118 14433-14440);Sun等人在痕量Fe(CO)5存在下,通过Pt(acac)2的热分解得到具有不同尺寸的Pt纳米立方体(C.Wang,H.Daimon,Y.Lee,J.Kim,S.Sun;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 Pt Nanocubes and Their EnhancedCatalysis for Oxygen Reduc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7129 6974-6975);Kondow等人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作稳定剂,用高强度的紫外脉冲激光进行辐射,得到了粒径约为1.5nm的Pt纳米粒子(F.Mafuné,T.Kondow;Selective laserfabrication of small nanoparticles and nano-networks in solution byirradiation of UV pulsed laser onto platinum nanoparticles;Chemical PhysicsLetters,2004 383 343-347);Wang等人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具有高指数晶面的Pt二十四面体纳米晶(N.Tian,Z.-Y.Zhou,S.G.Sun,Y.Ding,Z.L;Wang,Synthesis ofTetrahexahedral Platinum Nanocrystals with High-Index Facets and HighElectro-Oxidation Activity;Science,2007 316 732)。尽管上述方法已经成功用于合成尺寸均一的Pt纳米催化剂,但制备过程中常需要采用聚合物(如PVP、聚醚醇等)作为保护剂,以避免纳米粒子的团聚。然而,聚合物的溶解性通常较差,容易包覆于纳米粒子表面,导致Pt纳米粒子的活性位点数减少,活性降低。同时上述制备方法中涉及如DMF等毒性较强的有机溶剂,且合成方法复杂,制备得到的产物产量有限,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极大限制了Pt纳米材料的大规模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38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