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3730.2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9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霞;钟岩;邵乾;杨思更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马萍华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模块,涉及光纤通信领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包括电路板、第一光发射芯片、第一光接收芯片及透镜组件,透镜组件包括第一光纤接口、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第一光纤接口的轴线经过第一反射面,不经过第二反射面;第一光纤接口的轴线在电路板上的投影,不经过第一光发射芯片及第一光接收芯片;第一斜面反射来自一光发射芯片发出的光;第二斜面向第一光接收芯片反射光,透射来自第一斜面的光;第一反射面向第二反射面反射来自第一光纤接口的光,向第一光纤接口反射来自第二反射面的光;第二反射面向第一反射面反射来自第二斜面的透射光,向第二斜面反射来自第一反射面的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
背景技术
光收发一体模块(简称光模块)是光纤通信技术中实现光电信号转换的产品,其广泛应用于光通信网络中。采用COB封装的光模块,其光芯片直接贴装在电路板上,光芯片(光发射芯片、光接收芯片)的出光/入光方向与光纤的传输方向相对垂直,使用透镜组件实现光传输方向的衔接,透镜组件将光芯片及其相关芯片罩扣在电路板表面,透镜组件的两个光纤接口与外部光纤连接;
随着数据传输速率的不断提高,透镜组件下方的芯片尺寸越来越大,而电路板的尺寸以及光纤接口之间的距离相对固定不变,这影响到光芯片的放置位置,进而引发光芯片与光纤接口之间的光连接这一设计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模块,为光模块中的硅光芯片提供了外部光源,并实现了光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模块,包括电路板、分别位于电路板表面的第一光发射芯片及第一光接收芯片、以及透镜组件,透镜组件罩扣在第一光发射芯片及第一光接收芯片上;透镜组件包括第一光纤接口、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一反射面及第二反射面;第一光纤接口的轴线经过第一反射面,不经过第二反射面;第一光纤接口的轴线在电路板上的投影,不经过第一光发射芯片及第一光接收芯片;第一斜面用于反射来自一光发射芯片发出的光;第二斜面用于向第一光接收芯片反射光,用于透射来自第一斜面的光;第一反射面用于向第二反射面反射来自第一光纤接口的光,用于向第一光纤接口反射来自第二反射面的光;第二反射面用于向第一反射面反射来自第二斜面的透射光,用于向第二斜面反射来自第一反射面的光。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模块,包括电路板及透镜组件,电路板及透镜组件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光发射芯片、第一光接收芯片、第二光发射芯片及第二光接收芯片;
透镜组件包括第一光纤接口、第二光纤接口、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三斜面、第四斜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及第四反射面;第一光纤接口与第二光纤接口之间的距离,不等于第一光发射芯片及第二光发射芯片之间的距离;第一光接收芯片接收来自第二斜面反射的光,第二光接收芯片接收来自第四斜面反射的光;第一光发射芯片发出的光经第一斜面反射后射入第二斜面,经第二斜面透射后射入第一反射面,经第一反射面反射后射入第二反射面,经第二反射面反射后进入第一光纤接口;第二光发射芯片发出的光经第三斜面反射后射入第四斜面,经第四斜面透射后射入第三反射面,经第三反射面反射后射入第四反射面,经第四反射面反射后进入第二光纤接口。
第一光发射芯片及第一光接收芯片位于电路板表面,透镜组件罩扣在第一光发射芯片及第一光接收芯片上;透镜组件第一光纤接口的轴线经过第一反射面,不经过第二反射面,使得第一反射面与第一光纤接口可以建立直接的光连接,第二反射面与第一光纤接口之间无法建立直接的光连接;第一光纤接口的轴线在电路板上的投影,不经过第一光发射芯片及第一光接收芯片,这使得第一光发射芯片及第一光接收芯片无法与第一光纤接口建立直接的光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37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