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质污染治理用监测报警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3547.2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6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马继德;马子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恒宝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G01N33/18;G05B19/042;B63B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吴旭 |
地址: | 221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处理箱 船体 水质污染 监测报警装置 水质检测器 水质污染物 报警器 水体 污水处理效果 浊度传感器 水质 工作效率 进水管 中间处 传感器 螺旋桨 处理器 治理 污水处理 污染源 扩散 污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质污染治理用监测报警装置,包括船体,船体设有螺旋桨,所述船体底部中间处设有水质检测器,水质检测器一侧设有传感器,船体上部设有污水处理箱,污水处理箱顶部设有报警器,报警器一侧于污水处理箱上设有处理器,污水处理箱一侧设有进水管。本发明将水质纳污能力与水质污染物浓度进行比较,水体污染在水体本身处理能力范围内,不对其进行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当水质污染物浓度高于水质纳污能力时,再对污水处理,同时浊度传感器、PH传感器对水质污染程度感应测定,先对污染程度高的区域水体进行处理,防止污染源扩散,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监测报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质污染治理用监测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天然水的性质和组织,影响水的使用价值或危害人类健康,称为水污染,生理性污染,指污染物排入天然水体后引起的嗅觉、味觉、外观、透明度等方面的恶化;物理性污染,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改变了水的物理特性。如热,放射性物质,油、泡沫等污染;化学性污染,指污染物排入水体后改变了水的化学特征。如酸碱盐,有毒物质,农药等造成的污染;生物性污染,指病原微生物排入水体,直接或间接地传染各种疾病。
现有水质污染报警装置对水体污染到何种程度无法量化处理,同时水质本身具有处理能力,水质被污染就进行处理,浪费人力物力,此外污染后的水处理效果较差,影响处理效果。
例如,公告号为CN108438155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水体清洁装置”,其包括船体、垃圾收集仓、吸水机构水体净化箱、动力机构和自动控制机构,动力机构设于船体上为船体的运动提供动力,且动力机构与自动控制机构连接,垃圾收集仓和水体净化箱分别与船体连接,且动力机构与自动控制机构连接;垃圾收集仓、吸水机构和水体净化箱分别与船体连接,垃圾收集仓用于收集水面垃圾,所述吸水机构用于将水面垃圾吸取到所述垃圾收集仓处,且所述吸水机构与所述水体净化箱连接,用于将污水输送至所述水体净化箱内进行净化。此种水体清洁的方式存在着缺陷,仅对水面垃圾感知采取行动,对水质被污染的情况没有针对性的检测处理,导致水质污染的处理效率低下,水质污染未得到及时处理,只能解决一些表面的水面垃圾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水质污染治理用监测报警装置。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质污染治理用监测报警装置,包括船体,船体设有螺旋桨,所述船体底部中间处设有水质检测器,水质检测器一侧设有传感器,船体上部设有污水处理箱,污水处理箱顶部设有报警器,报警器一侧于污水处理箱上设有处理器,污水处理箱一侧设有进水管,进水管底端与提升泵连通,提升泵设在船体空腔内,提升泵底端连通有过水管,过水管穿过船体于船体外部设置,污水处理箱另一侧设有出水管;
污水处理箱包括依次布置的除泥装置、絮凝装置、蒸发装置、臭氧装置、吸附装置、排放装置;除泥装置,将污水中污泥去除;絮凝装置,将污水悬浮物生成絮凝团去除;蒸发装置,污水在蒸发装置中可去除挥发性有机物;臭氧装置,将污水中的细菌进行杀除;吸附装置,将污水中残余的微小杂质颗粒吸附;排放装置,将处理后污水从排放装置进行排放。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是:所述传感器包括浊度传感器、PH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是:所述吸附装置采用活性炭过滤网、HEPA过滤网和生物填料吸附层组成,层层吸附过滤。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是:所述絮凝装置包括絮凝箱,絮凝箱顶部设有驱动电机,絮凝箱内部设有隔板,隔板将絮凝箱隔成工作腔和絮凝腔,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有安装杆,安装杆底端连接有安装套筒,安装套筒内底部设有电磁铁,安装套筒两侧设有缓冲槽,缓冲槽内设有缓冲柱,缓冲柱与絮凝杆连接,絮凝杆上端设有磁块,絮凝杆穿过隔板于絮凝腔内设置,絮凝杆底端设有菱形絮凝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恒宝安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恒宝安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35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含盐有机废水资源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