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动态部署与演化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23537.9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7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伟;张宗洋;胡斌;李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23 | 分类号: | G06F16/23;G06F16/27;G06F21/64;G06Q4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智能 合约 动态 部署 演化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动态部署与演化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将多个属性授权中心进行初始化,生成每个属性授权中心的属性域的公私钥对及属性密钥,并通过公私钥对对属性密钥加密后分发给相应的实体;通过智能合约定制平台为实体制定符合预设需求的智能合约;通过变色龙哈希函数对智能合约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结果部署于区块链中。该方法通过对智能合约的模块化处理,实现智能合约的动态组合及定制,提高智能合约的编写效率,并且利用变色龙哈希、多授权中心的密文策略属性基加密等密码学方案,实现在合法场景下的智能合约的演化,避免智能合约中由于编写错误带来的经济损失或由于预定义功能不完善导致的使用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动态部署与演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区块链技术诞生于中本聪提出的比特币系统,其本质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优点。智能合约是1997年由Szabo提出的理念,在区块链场景下,智能合约是运行在区块链数据库上的一段可执行的具有逻辑顺序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在满足其源代码中预定义的条件时自行执行。由于智能合约可以在无可信第三方的情况下自动执行的特性,其降低了互不信任的多个合约参与方之间的信任成本。
然而,由于区块链数据的不可篡改特性,智能合约也是不可更改的。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合约应用的进一步推广,智能合约技术在金融、税收、产权、股票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在许多商业应用中,软件的升级和更新是不可避免的,其有助于修复漏洞,或提升用户体验以及增加新功能。但由于区块链上的数据以及智能合约内容的不可篡改性,智能合约的升级和更新在当前的多数区块链系统中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其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阻碍和缺陷。若智能合约中存在逻辑漏洞或设计不完善,那么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将不利于智能合约的及时更新和止损。因此,有必要建立智能合约的演化机制,提高特殊情况下的风险抵抗能力,避免系统分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动态部署与演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智能合约的模块化处理,来实现智能合约的动态组合以及定制,进而提高智能合约的编写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动态部署与演化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动态部署与演化方法,包括:
将多个属性授权中心进行初始化,生成每个属性授权中心的属性域的公私钥对及属性密钥,并通过所述公私钥对对所述属性密钥加密后分发给相应的实体;
通过智能合约定制平台为所述实体制定符合预设需求的智能合约;
通过变色龙哈希函数对所述智能合约进行预处理,并将预处理结果部署于区块链中。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动态部署与演化方法,通过对智能合约的模块化处理,来实现智能合约的动态组合以及定制,进而提高智能合约的编写效率,并且利用变色龙哈希、多授权中心的密文策略属性基加密等密码学方案,以实现在合法场景下的智能合约的演化,进而避免智能合约中由于编写错误带来的经济损失或由于预定义功能不完善导致的使用缺陷,所述的合约演化过程是指合约的升级和更新过程。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动态部署与演化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每个属性授权中心AAj独立完成初始化过程,对每个属性域中的属性ai,生成所述公私钥对(PKj,SKj),其中,PKj是用于属性加密的加密密钥,SKj是用于属性密钥计算的主密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35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