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铋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1736.6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4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帅;薛海平;刘新宽;刘平;陈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9/04 | 分类号: | C22C9/04;C22C1/03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王婧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铋黄铜 合金 制备 质量百分比 加工性能 杂质元素 耐腐蚀 旧料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铋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铋黄铜合金,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及其质量百分比为:Cu 58‑75%、Bi 0.02‑2.5%、Ni 0.4‑10%、Si 0.02‑0.6%、Re 0.05‑0.6%、杂质元素含量<0.5%,余量为Zn。本发明的材料耐腐蚀,可以使用含较高含量的铋黄铜旧料,合金的加工性能好,成本很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蚀性塑性好的铋黄铜合金材料,特别是提供了一种可以使用铋黄铜旧料的黄铜合金配方及其制造方法,属于有色金属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铋黄铜是目前研究最多、市场上应用最广的一类无铅黄铜。但是铋黄铜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铋造成合金的脆性增加,产生所谓的“冷脆”和“热脆”。因此,除了铋黄铜之外,铋在其余类别的黄铜及铜合金中属严格控制混入的有害杂质。此外,易切削铋黄铜在加工的过程中相比于传统铅黄铜成材率较低,产生的废料量大;铋黄铜加工技术难度比铅黄铜大,因此在熔铸工序中,对废料的回用比例有严格的限制;这些问题造成的后果就是大量铋黄铜废料无法通过正常回收使用,形成所谓“死料”。
发明内容
针对铋黄铜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回收困难,其它种类铜合金无法使用含铋旧料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利用含铋黄铜旧料制造的铋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铋黄铜合金,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及其质量百分比为:Cu 58-75%、Bi 0.02-2.5%、Ni 0.4-10%、Si 0.02-0.6%、Re 0.05-0.6%、杂质元素含量<0.5%,余量为Zn。
优选地,所述的铋黄铜合金的组成及其质量百分比为:Cu 63%、Bi 1.4%、Ni1.8%、Si 0.6%,Re 0.1%,杂质元素含量<0.5%,余量为Zn。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铋黄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含铋切削黄铜旧料,按配比添加单质Bi、Cu、Zn、Ni、Si和Re中的至少一种,将合金含量调整到对应的质量百分比,熔炼得到铋黄铜合金。熔炼时使用的铋黄铜旧料中其它成分作为杂质,通过调节Bi单质以及含铋切削黄铜旧料的比例,控制杂质成分<0.5%。
优选地,所述的含铋切削黄铜旧料的用量为10-50%。
本发明使用含铋切削黄铜旧料作为Bi的全部或部分来源和Cu、Zn、Ni、Si的部分来源,通过合金化设计,提高含铋黄铜的塑性,打破其它种类铜合金熔炼时对铋含量的严格限制,从而可以使用含铋黄铜旧料,同时大幅度提高铋黄铜合金的耐蚀性好,使得含铋黄铜可在要求耐蚀性的环境使用,为含铋黄铜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微合金化设计,即加入微量的Ni、Si、Re并进行合理配合,元素的添加,可以改变铋的表面能和对铜的润湿性,以及形成一些铋化合物,从而改变了铋黄铜废料中铋的分布形态,将薄膜状或者网状分布的铋单质变成球形或者颗粒状,均匀分布在晶界或者晶内,可以提高材料的塑性,消除或减轻Bi在合金中的脆性影响,使得铋黄铜旧料可以添加到其它合金材料而没有脆化现象,打破铜合金对铋含量的限制;同时Ni、Si、Re等的添加,可以提高合金耐腐蚀的性能;这样合金化改性后,铋黄铜的综合性能好,从而实现现有易切削铋黄铜废料的有效处置,形成含铋易切削黄铜绿色循环利用。同时由于加入的合金元素含量少,合金的加工性能好,不会造成材料加工困难;合金中不含元素铅、砷,也不会对环境带来危害。本发明的材料耐腐蚀,可以使用含较高含量的铋黄铜旧料,合金的加工性能好,成本很低。
附图说明
图1铋黄铜中Bi分布形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17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