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构造破坏型古油藏的判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21719.2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4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宋明水;范婕;林会喜;李国栋;高剑雄;宫亚军;牛靖靖;周惠莲;秦峰;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40;G06F30/20;G06F30/28;G06F113/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李祺;张玲 |
地址: | 10072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造 破坏 油藏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构造破坏型古油藏的判识方法,属于油气勘探技术领域,从古油藏的成因入手,通过评价不同时期断‑盖配置关系确定油气的垂向保存条件,进而识别古油藏的形成位置。该构造破坏型古油藏的判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研究区的目的层内,选取均匀覆盖于研究区范围内断层的多个测点;根据研究区的录井、钻井及地震资料,计算每一测点对应的断层泥岩比率下限值SGRlim;根据研究区的录井、钻井及地震资料,计算每一测点对应的成藏期断层泥岩比率SGR古;根据研究区录井数据,计算每一测点对应的现今断层泥岩比率SGR现今;当测点对应的SGR古SGRlim且SGR现今SGRlim时,则该测点存在古油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构造破坏型古油藏的判识方法。
背景技术
古油藏主要有两种破坏机制,一种为早期形成油藏后,由于后期地层持续沉降,原油在高温下裂解生气,从而使得原生油藏遭到破坏;另一种为由于构造抬升或断裂的破坏作用,油藏遭受破坏,沿断裂或裂缝发生逸散,或运移至地表,或运移至浅部位形成次生油气藏。
目前,古油藏的识别方法主要包括岩心观察法、储层沥青与流体包裹体观察法、GOI法、地层矿化度法、原油物性法等油气运移路径示踪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大多数是通过现象利用正演的方法识别古油藏,但其成因及过程无法获取,更无法定量表征古油藏的形成条件,且通常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完成。
因而,从古油藏的成因出发,提供一种构造破坏型古油藏的判识方法,对于古油藏的精准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构造破坏型古油藏的判识方法,从古油藏的成因入手,通过评价不同时期断-盖(断层与盖层)配置关系确定油气的垂向保存条件,进而识别古油藏的形成位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构造破坏型古油藏的判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选取测点:在研究区的目的层内,选取均匀覆盖于研究区范围内断层的多个测点;
计算断层泥岩比率下限值:以研究区内具有实测岩石排替压力数据的检测点为样品点,根据样品点的实测数据,利用公式(1)拟合研究区内岩石排替压力与岩石的埋深和泥质含量乘积之间的函数关系,获得常数a和b;再根据研究区的录井、钻井及地震资料,利用公式(2)计算每一测点对应的断层泥岩比率下限值,公式(1)和(2)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Pd样为样品点的岩石排替压力,单位为MPa;a、b均为拟合常数;Z样为样品点的岩石埋深,单位为m;V样为样品点的岩石泥质含量,单位为%;SGRlim为测点的断层泥岩比率下限值;Z断'为测点所在断裂的断层岩开始成岩时的埋深,单位为m;Z为测点埋深,单位为m;ρw为地层水密度,单位为g/cm3;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2;θ为测点所在断裂的断裂倾角,单位为°;V储为测点对应储层的泥质含量,单位为%;
计算成藏期断层泥岩比率:根据研究区的录井、钻井及地震资料,利用公式(3)计算每一测点对应的成藏期断层泥岩比率,公式(3)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SGR古为测点的成藏期断层泥岩比率;d古为测点所在断裂在成藏期时的古断距,单位为m;H0为测点所在断裂在古断距d古范围内的未受压实作用的累积古泥岩厚度,单位为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17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