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菇黑木耳塑模菌种的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21395.2 | 申请日: | 2019-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97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应国华;吕明亮;李伶俐;薛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01G18/20 | 分类号: | A01G18/20;A01G18/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彭丽芳 |
| 地址: | 323000 浙江省丽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菇 黑木耳 菌种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菇黑木耳塑模菌种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作菌种塑模,所述菌种塑模采用近圆锥状结构,包括圆环形的底边和圆柱状的头部,底边上均设有3~9条弧形扁长条状的筋柱,按一定弧度汇集于圆柱状的头部,构成了一个近圆锥形的中空的塑模;按比例将称取的粗颗粒木屑、细木屑、麦麸、玉米粉、石膏粉加水拌匀,再与用水浸泡煮至无白心的麦粒拌匀,加入定量的菌种塑模,翻拌混匀,将充满培养料的塑模捡出;根据捡出塑模多少,加入培养料作为塑模间填充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本发明所得的菌种具有掰分菌种快,均匀,无需打孔、接种高效、污染率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菌种的生产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香菇黑木耳塑模菌种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香菇和黑木耳是我国产量最大的两个食用菌产业,年鲜菇耳的产量达到1500万吨。在南方主产区香菇黑木耳的生产模式有菌棒式。目前使用的菌种主要是木屑菌种,接种时需要打孔、掰分菌种、塞种,木屑菌种往往掰分菌种速度较慢、大小不太均匀,影响了接种效率和效果,不利于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而黑木耳均采用木屑菌种、接种时手指挤压,容易损伤菌种,影响成活率。另一种菌种为胶囊菌种,规格一致,克服了传统木屑菌种掰分菌种慢、不均匀,接种速度较木屑菌种提高,但存在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一是胶囊较小菌种量少,不耐储存,保存期短;二是胶囊菌种生产需要专业化的设备,投入大、成本高,不适合一般基地、大户自我生产,而购买胶囊菌种价格较高每棒菌种费用达0.1元以上,三是菌种培养打碎再压制成胶囊存在二次感染隐患,目前仅局限在部分地区地区少量推广。十余年来已见有3种形状菌种塑模,经收集试验发现存在几个缺陷,导致至今生产上没有应用。一是塑模尖头部分相当尖锐,装瓶装袋易伤手,制种易刺破袋;二是塑模结构尺寸不合理,特别是立柱及尖端的塑模面积大,影响了菌种接入料棒后与料棒的接触面积,发菌慢,影响接种成活率。三是塑模结构与尺寸不合理导致塑模和应用塑模菌种成本较高,不具备竞争优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香菇黑木耳塑模菌种的制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香菇黑木耳塑模菌种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作菌种塑模
所述菌种塑模采用近圆锥状结构,包括圆环形的底边和圆柱状的头部,底边上均匀设有3~9条弧形扁长条状的筋柱,按一定弧度汇集于圆柱状的头部,构成了一个近圆锥形的中空的塑模,通过按尺寸制作磨具、注塑获得;
S2、按以下质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粗颗粒木屑25~50%,细木屑25~50%,麦麸10~20%,玉米粉5~15%,麦粒10~30%,石膏粉1~2%;
S3、将称取的粗颗粒木屑、细木屑、麦麸、玉米粉、石膏粉加水拌匀,再与用水浸泡煮至无白心的麦粒拌匀,培养料含水量达到50~60%后,加入原料干重的10~40%的菌种塑模,翻拌混匀,让塑模内腔充满培养料,然后将充满培养料的塑模捡出;
S4、根据捡出塑模多少,加入培养料作为装袋后塑模之间的填充料,加入量以相邻塑模之间均有培养料填充为标准,完成培养料的添加后再进行塑模装袋处理,装袋后,套圈无棉盖体并检查是否有破袋,在破袋处贴胶带,完成后,套上外套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
进一步地,所述菌种在接种箱或开放式接种条件下,不需要在料棒上先打孔,而是直接用手将塑模菌种压入料棒中,或用一锤子将塑模菌种敲入料棒中,完成接种。
进一步地,所述近圆锥状结构的全长设置为2.5~5cm,其中:主体的圆环形的底边内径1~3cm,宽0.1~0.5cm,壁厚0.1~0.5cm;弧形扁长条状的筋柱宽0.1~0.5cm,厚0.1~0.4cm,圆柱状头部长0.3~1厘米,直径0.1~0.5厘米,顶部为圆弧状。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13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