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筇竹母竹丛育苗以及造林栽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20914.3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8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平;吴雨峰;干少雄;齐沛森;陈涤非;张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G2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瑞创华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70 | 代理人: | 邓瑞;辜强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筇竹母竹丛 育苗 以及 造林 栽培 方法 | ||
1.一种筇竹母竹丛育苗以及造林栽培的方法,包括母竹丛育苗方法以及造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育苗圃地选择:选择土层厚度60cm以上、土壤结构良好、质地为壤土或砂壤土、肥力水平中等以上、排灌条件良好、土壤病虫害较少、土壤pH值5.0~7.0、空气相对湿度75%以上以及地形平坦或坡度在10°以内的均匀坡地作为育苗圃地;
S2、翻整育苗圃地:在秋季或冬季对育苗圃地进行深翻,翻垦深度30cm左右,除去石块、草篼、树根,同时施入经充分腐熟的厩肥、堆肥或饼肥,并适量施用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施肥时撒施代森锌粉剂对土壤进行消毒;
S3、母竹丛的选取:在秋末和早春选取竹株3~5根、竹鞭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壮的母竹丛,其中一年生母竹2~3秆;2年生母竹1~2秆;竹鞭年龄2年~3年;秆径1.5cm~3.0cm,保留秆高1.5m~2.0m,保留来鞭20cm~30cm;去鞭30cm~40cm;
S4、育苗圃地翻耕作床:种植前对育苗圃地进行再一次翻耕,碎土耙平,然后开始作床;作床时,保持苗床宽2.0m~3.0m,高0.2m~0.3m,长度随地形而定,并在苗床上挖长80cm×宽50cm×高30cm的植苗穴;
S5、母竹丛移栽:10月中旬~11月下旬或次年早春2月~3月上旬,将选取好的母竹丛移栽到植苗穴内,分层覆土填实,并浇水壅土,完成母竹丛的移栽;移栽时,母竹丛的株行距为2.0m×2.0m ~2.0m×3.0m;
S6、苗期管理:育苗期间保持圃地土壤湿润,防止积水;苗圃经常除草,除草时避免伤及幼苗、蘖苗、嫩笋或松动根部;雨后、浇水或追肥后适当松土壅篼;栽植30天~45天后施用10%~15%的清粪水;6月再施用人畜粪水的同时,加入0.2%~0.3%的尿素或0.4%~0.6%的硫酸铵;7月~9月施肥2次~3次,肥料选用有机肥、尿素或复合肥,有机肥与无机肥交替使用;
S7、第三年起,每年从母竹丛上挖取健壮的小母竹用于造林栽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筇竹母竹丛育苗以及造林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母竹丛应为新鲜、无明显失水、无损伤、无破裂、竹竿基部及竹鞭无明显损伤以及无病虫害的母竹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筇竹母竹丛育苗以及造林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当育苗圃地为缓坡地带且不积水时,不做苗床,直接在育苗圃地上挖植苗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筇竹母竹丛育苗以及造林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林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造林整地:坡度在6°以下的平缓林地,采用全垦整地,整地深度30cm;坡度在6°~25°时,采用带状整地,带宽1.5 m ~2.0 m,整地深度20cm~30cm;坡度26°~35°时,实行块状整地,地块的大小为2.0m×2.0m,整地深度20 cm~30 cm;整地时,清除树篼、树根、杂灌及石块,保留林地上原有乔木树种;视土壤肥力条件适量施入厩肥、饼肥;然后在整理好的栽培地上挖长80cm~100 cm,宽40cm~60cm,深40cm~60cm的栽植穴;
2)、造林小母竹选取:秋季或早春时,从育苗圃地上选取竹株3~5根、竹鞭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壮的小母竹竹丛,其中一年生小母竹2~3秆,2年生小母竹1~2秆;竹鞭年龄2年~3年,秆径1.5cm~3.0cm,保留秆高1.5m~2.0m;保留来鞭20cm~30cm,去鞭30cm~40cm;
3)、造林小母竹栽培:先将表土垫入栽植穴底,再将选取好的小母竹竹丛放入栽植穴中,使鞭根舒展,分层盖土踏实,让鞭根与土壤密接,竹鞭或根盘上面与栽植穴面持平或略低;天气干旱或土壤湿度较低的地方,先适当灌水,再行覆土,覆土厚度高出原入土深度3cm~5cm,并将栽植穴堆成馒头形,最后表层再覆盖一层松土,浇透定根水,栽培时,保持小母竹丛的株行距为2.0m×2.0m~3.0m×3.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091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盐渍化草地改良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阳春砂仁的生态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