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风格约束的飞机驾驶舱内饰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19712.7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8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孙有朝;徐争前;谈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11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秦秋星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风格 约束 飞机 驾驶舱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风格约束的飞机驾驶舱内饰设计方法:该方法提取国内外飞机驾驶舱内饰特征,选择色彩作为树裂变主要标准,通过C4.5算法构建内饰特征分类树;通过K‑means算法选择聚类中心,多次迭代得到最佳的聚类结果;通过Apriori算法对不同聚类的实例挖掘相关的关联规则;建立内饰风格的模型定义,形成驾驶舱内饰风格的初步方案;根据驾驶舱内饰设计关键因素的设计准则与相关要求形成设计约束。本发明具有设计快速方便、形成方案质量高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LY03航空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风格约束的飞机驾驶舱内饰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飞机驾驶舱是飞行员的主要活动场所,是飞行控制的人机交互节点,飞行员通过操纵驾驶舱内的控制部件与各种设备完成对飞机的控制、监控从而完成飞行任务。飞机驾驶舱内部装饰设计的优劣不仅影响飞行员的生理反应和心理活动,而且将直接影响飞行员的工作效率和飞行安全,良好的驾驶舱舱内饰设计是飞行员顺利完成飞行任务的重要保证。
飞机驾驶舱内饰设计的目标是帮助设计人员从工程、环境、心理等多个角度,通过控制一些内饰因素的变化,产生整体的影响力,使得驾驶舱的人机工效得到一定的提升。驾驶舱内饰设计要素主要包括色彩、照明、材料、造型、布局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周围的环境因素,包括噪声、震动、温度、气味、气压、平衡感等。
常用的驾驶舱内饰设计方法研究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通过基础学科对基本元素的研究成果加上统计分析来确定内饰设计中不同变量的影响机理;第二是检测飞行员在不同内饰环境中行为的不同表现;第三是对多指标下的内饰环境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评价方法,进而更加清楚了解内饰要素对飞行员的影响程度。
飞机驾驶舱内饰设计的一般方法主要为:模仿借鉴法,即从造型、色彩和材质的表面肌理、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针对可取部分进行消化吸收,对其他部分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自由发挥法,即利用设计者的经验,拓宽设计思路,发挥创造性思维,最终形成设计方案;希望点列举法,即设计者根据自己的工程经验提出对驾驶舱设计所希望达到的设想,召集各方人员召开希望点列举会,集思广益,针对所提出的希望点进行归纳,提出解决和实施的方法;缺点列举法,即对现有的同类机种的装饰进行解剖,列举出造型、色彩、表面肌理、照明形式及结构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分析原因,找出关键,最后提出改进措施和解决办法,并用于新设计的装饰中;形态分析法,即将需要装饰的部分分解成独立的部分,对每个部分都列出可能的造型、色彩、材质等形式,然后进行排列、组合以得到若干个不同的装饰方案,对各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确定设计方案;形体结构协调法,这是处理装饰造型及结构与总体、结构及其他系统间相互关系的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装饰方案设计阶段,用来避免彼此之间的不协调而影响方案的实施。
现有的飞机驾驶舱内饰设计方法主要从设计流程的可操作性出发,建立初步的整体方案再进行改进或者局部设计形成整体的思路完成内饰设计,缺乏系统手段对内饰相关的复杂机理与设计要素之间的耦合影响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与评估,尤其因为内饰设计方案的工效评估并不独立,内饰设计方案的质量与飞行员完成飞行任务工效密切相关,内饰设计需要考虑驾驶舱的复杂环境与飞行员的工作状态,这已经大大超越了常用内饰设计方法能涉及的范围,因此作为驾驶舱工效设计的重要一环,内饰设计需要在一定的约束范围内进行,这种范围的定义可以保证内饰设计的基本质量,也可以提高内饰设计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风格约束的飞机驾驶舱内饰设计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风格约束的飞机驾驶舱内饰设计方法,其按如下步骤:
一种基于风格约束的飞机驾驶舱内饰设计方法,其设计过程如下步骤:
第一步,对典型飞机驾驶舱进行内饰特征提取、选择和构造;选择不产生新特征,对不构成内饰设计影响的特征进行降维处理;数据缺失内容通过数据分析产生的依赖规则补充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97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