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信的图书借阅系统及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18764.2 | 申请日: | 2019-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2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开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7G1/00;G06F16/28;G06F16/25;G06F16/2457;G06F16/9535;G06F9/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服务器端 豆瓣 图书借阅 客户端 后台 客户体验 数据传输 数据交互 业务处理 逻辑与 浏览器 调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信的图书借阅系统及设计方法,本系统通过调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接口进而实现相关的功能,利用微信作为本系统的客户端,服务器端作为后台的逻辑与业务处理,浏览器作为管理员后台的客户端。本系统的服务器端与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器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本系统为了更好的客户体验,使用了豆瓣图书的API和豆瓣图书进行数据交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信的图书借阅系统及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截止2017年6月30日,微信月活跃用户达9.63亿。微信的巨大流量下带给我们不仅仅是社交,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在微信走入千家万户的同时,许多传统行业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传统的图书馆借阅系统中大部分通过办卡一押金模式,这种模式比较繁琐,且图书借阅卡不好保管,容易丢失,且办理图书借阅与归还时一旦忘记带卡,就没有办法进行业务办理了。这种模式直接影响了国民的阅读热情,而开发基于微信的图书馆借阅系统非常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本系统可以借助微信强大的用户群,利于推广和传播,无须重新安装应用,可在Android、iOS、WP等手机操作系统中运行,避免了开发APP的长周期与高额成本。此系统实现了无卡化,很大程度节约制卡的成本,通过微信实现图书借阅与归还、押金的收取与退还,更加便捷、安全。
发明专利内容
一种基于微信的图书借阅系统及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本系统通过调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接口进而实现相关的功能,利用微信作为本系统的客户端,服务器端作为后台的逻辑与业务处理,浏览器作为管理员后台的客户端,本系统的服务器端与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器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接口进行数据传输,使用了豆瓣图书的API和豆瓣图书进行数据交互。
附图说明
图1为开发者模式数据传输图。
图2为借书活动图。
图3为还书活动图。
图4为系统布置模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专利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专利,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微信的图书借阅系统及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本系统通过调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接口进而实现相关的功能,利用微信作为本系统的客户端,服务器端作为后台的逻辑与业务处理,浏览器作为管理员后台的客户端,本系统的服务器端与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器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接口进行数据传输,使用了豆瓣图书的API和豆瓣图书进行数据交互。
进一步的,本系统采用Java语言开发,使用B/S结构,使用Tom-cat8.0.9,开发工具使用MyEclipse 2014,数据库采用Mysql 5.5。后台使用SSH框架开发,前端使用iQuery和WeUI并用开发。
进一步的,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推出后的一款重要产品,程序员可以通过开启开发者模式进行后台开发。其中可以定制点击按钮及其效果(跳转、调用摄像头、获取消息等)。开发者模式数据传输如图1所示。
进一步的,本系统数据库包括:bookinfo(书籍详情表)、borrow(图书借阅表)、classes(图书类别表)、login(用户注册个人信息表)、re-mind(提醒记录表)、stock(藏书量表)、user(微信信息表),其中通过主键关联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开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开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87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