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比色探针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18324.7 | 申请日: | 2019-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4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余青;张奇龙;徐红;黄亚励;吴翀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21/31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4 | 代理人: | 张伟花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比色 探针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比色探针的应用,用于检测水溶液中次氯酸和次氯酸根的总含量,检测方法为,制备探针储备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水溶液,得到若干个标准溶液,测定424nm处的紫外可见吸收光强度值,建标准曲线,在探针储备液中加入待测水溶液,得到样品溶液,测定样品溶液在424nm处的紫外可见吸收光强度值,代入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水溶液中的次氯酸和次氯酸根的总含量。本发明的比色探针能瞬间识别水溶液中的次氯酸和次氯酸根,探针储备液的颜色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均瞬间发生变化,具有特异性,选择性高,并且比色探针对浓度为0mol/L~2.8×10‑4mol/L的次氯酸钠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大,可用于水环境中次氯酸和次氯酸根的精确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探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比色探针的应用。
背景技术
次氯酸(HClO)作为重要的弱酸性生物活性氧(ROS)之一,在生命体内通过白细胞中的髓过氧化物酶催化产生内生性的次氯酸(Cl2+H2O→HClO)。在一定的生理条件下,大约一半的次氯酸(HClO)解离成次氯酸根(ClO-)。内源性的次氯酸广泛存在于生命体内,外源性的次氯酸主要是由水的氯化消毒产生(Cl2+H2O2→HClO)。氯化消毒广泛应用于自来水、井水和桶装水等生活饮用水、公共游泳池的消毒以及医院各科室的消毒。一般情况下,它的使用浓度范围在10-5~10-2mol/L。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生物细胞中一定浓度的HClO/ClO-在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以及在免疫防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含氯消毒剂的过量使用使人们过度的暴露于HClO/ClO-而引起哮喘、食道炎、喉炎和自发性呕吐;生命体内过量的HClO/ClO-会导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生物基本成分的大量破坏,从而导致与之相关的组织和细胞的凋亡或坏死,而这又与机体的老化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及时发现、快速检测水环境中的HClO/ClO-对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检测HClO/ClO-的传统方法包括碘还原滴定法、电化学法、化学发光法、离子色谱法;相比这些方法,光谱法(比色法和荧光法)对水环境中HClO/ClO-的检测简单高效、成本低、不需要昂贵的大型仪器,特别是比色法。比色法是指利用探针与被测物之间的显色反应使得体系溶液的颜色和吸收光谱产生变化,通过裸眼辨认颜色深浅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光谱信号,从而实现被测物的定性或定量检测。其对样品要求低使之更容易推广到日常生活中。近年来,已经有很多研究者设计、合成了各种比色探针分子用于HClO/ClO-的检测,主要是基于对甲氧基苯酚氧化成对苯醌、肟氧化成醛、硫酯和酰胺的氯化反应、对氨基苯酚类似物的氧化、硫醚变成磺酸盐、硒化物变成硒氧化物、碳碳双键的断裂和金属配合物的氧化过程等识别机制。文献报道的大部分比色探针具有水溶性差、结构复杂和特异性差的缺点,而水溶性对于一个探针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并且,很少有比色探针能够在水环境中实现对次氯酸的识别检测。因此合成具有水溶性好、选择性高、结构简单的比色探针并将其应用于水环境中次氯酸的检测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比色探针的应用,该比色探针能瞬间识别水溶液中的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具有特异性,选择性高,探针储备液的颜色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均瞬间发生变化,能够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水环境中次氯酸和次氯酸根的总含量,并且比色探针对浓度为0mol/L~2.8×10-4mol/L的次氯酸钠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大,可用于水环境中次氯酸和次氯酸根的精确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医科大学,未经贵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83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