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发形成油包水液滴的微流控芯片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18165.0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6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马波;刘沣仪;徐腾;徐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徐林强;崔佳佳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发 形成 油包水液滴 微流控 芯片 装置 | ||
1.一种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油相进样孔、水相进样孔、出样孔和微流体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体通道连接油相进样孔与水相进样孔,并从水相进样孔延伸形成液滴剪切微通道,剪切微通道的终点为出样孔,所述油相进样孔、水相进样孔、出样孔和微流体通道形成线型结构,所述微流控芯片具有至少一条线型结构,所述油相进样孔和出样孔与至少一个水相进样孔相通;
其中,所述油相进样孔位于微流控芯片线型结构上游,微流体通道经水相进样孔,出样孔位于下游;油相进样孔与水相进样孔之间的微流体通道宽度大于液滴剪切微通道的宽度;所述微流体通道的表面为疏水亲油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进样孔与水相进样孔之间的微流体通道的宽度为100~1000μm,所述液滴剪切微通道的宽度为10~6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材质选自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石英、硼硅玻璃、单晶硅、氟化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体通道的宽度为15~300μm,高度为15~100μm。
5.一种自发形成液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和液面高度差装置,所述液面高度差装置包括至少一条充有液体的毛细管,毛细管一端与微流控芯片的出样孔相连,另一端低于微流控芯片放置,通过与微流控芯片的高度差产生对油相的驱动作用,使得油相由油相进样孔至毛细管方向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发形成液滴装置,其特征在于:液面高度差装置还包括毛细管架,所述毛细管架上设有高度调节装置。
7.一种液滴自发形成及导出的方法,采用了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发形成液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在油相进样孔注入油相,使油相浸润微流体通道和水相进样孔的孔壁;
②在水相进样孔注入待生成液滴样品;
③将充满油相的毛细管与出样孔连接,调节微流体芯片与毛细管底端液面之间高度差,使油相和待生成液滴样品流动交汇形成油包水液滴;
④进一步调节微流控芯片与毛细管底端液面之间高度差,使油包水液滴进入毛细管并导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内液滴导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为氟碳油、硅油、植物油、石油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流控芯片自发形成液滴装置的应用,包括液滴自发生成、液滴导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816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