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下供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17518.5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6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郑善平;修景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蒙东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7/04 | 分类号: | E03B7/04;E03B5/04;E03B7/07;E03B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水系统 消防水 支管路 主管路 井下 水泵组件 采空区 水仓 水资源利用率 能耗损失 支管 运输 供水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下供水系统。该井下供水系统,包括:消防水主管路、支管路以及水泵组件,消防水主管路用于向目标工作面供水,支管路的一端与首采工作面的采空区的水仓相连通,支管路的另一端与消防水主管路相连通,水泵组件设置于支管路上,以通过水泵组件将采空区的水仓内的水通过支管路运输到消防水主管路中。通过水泵组件利用支管路将首采工作面的采空区的水仓内的水导入到消防水主管路中,并将水运输至目标工作面,这样设置使得井下供水系统的水资源利用率提高,降低了井下供水系统的能耗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排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井下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矿现井下供水系统,是由井下泵房将矿井水提升至地面,进入水处理间处理后,再经井筒中的供水管路以自流静压的方式向井下供水。原有供水系统需要将井下清水与污水混合后排至地面,地面处理后再送入井下使用,这种供水系统存在着水资源利用浪费,供水系统能耗较大的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供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矿井供水系统水资源利用浪费、供水系统能耗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井下供水系统,包括:消防水主管路,消防水主管路用于向目标工作面供水;支管路,支管路的一端与首采工作面的采空区的水仓相连通,支管路的另一端与消防水主管路相连通;水泵组件,水泵组件设置于支管路上,以通过水泵组件将采空区的水仓内的水通过支管路运输到消防水主管路中。
进一步地,支管路包括:支管主路,支管主路与消防水主管路相连通;第一支路,第一支路的第一端与支管主路相连通,第一支路的第二端与采空区的水仓相连通;第二支路,第二支路的第一端与支管主路相连通,第一支路的第一端与第二支路的第一端间隔地设置,第二支路的第二端与采空区的水仓相连通;水泵组件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第一水泵设置于第一支路上,第二水泵设置于第二支路上。
进一步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止逆阀以及闸阀和/或第二支路上设置有止逆阀以及闸阀。
进一步地,井下供水系统还包括:控制部,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均与控制部电连接;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支管主路上,压力传感器与控制部电连接;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上均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压力变频器和变频启动器,变频启动器与控制部电连接。
进一步地,支管主路的第一端与消防水主管路相连通,支管主路的第二端与排水管路相连通。
进一步地,支管主路的第一端设置有减压阀。
进一步地,井下供水系统还包括:泄水管,泄水管的第一端与支管主路的第一端相连通,泄水管的第二端与采空区的水仓相连通。
进一步地,泄水管上设置有安全阀。
进一步地,支管主路的第一端设置有闸阀。
进一步地,水泵组件包括监控模块,监控模块与控制部电连接,监控模块用于检测水流量、水压、电机电流、转速。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水泵组件利用支管路将首采工作面的采空区的水仓内的水导入到消防水主管路中,并将水运输至目标工作面,这样设置使得井下供水系统的水资源利用率提高,降低了井下供水系统的能耗损失。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井下供水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消防水主管路;
20、支管路;21、支管主路;22、第一支路;23、第二支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蒙东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能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蒙东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75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