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辛硫磷对中华绒螯蟹毒性的乳酸菌复合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17081.5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90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胡鲲;陈献;练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宏螯生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23K50/80;A23K10/18;A23K20/189;A23K20/26;A23K20/20;C12R1/225;C12R1/23;C12R1/125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邵林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辛硫磷 中华 绒螯蟹 毒性 乳酸菌 复合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辛硫磷对中华绒螯蟹毒性的乳酸菌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乳酸菌复合剂包括如下组分: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酶和缓冲剂,其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总活菌浓度为大于等于100亿/克。该乳酸菌复合剂能够有效降低稻田综合种养体系中辛硫磷残留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提高中华绒螯蟹存活率,降低毒性风险,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效益,提升中华绒螯蟹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学领域,涉及一种乳酸菌复合剂,具体为降低辛硫磷对中华绒螯蟹毒性的乳酸菌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绒螯蟹(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将种稻和中华绒螯蟹养殖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叠在一起,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水稻和中华绒螯蟹共生互利的作用,从而获得有机水稻和有机中华绒螯蟹双丰收,达到“一水两用、一地多收”的效果。有利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经过近几年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逐步成熟,综合效益发挥显著,示范带动效果明显,产业融合初见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水稻田在以往长期的种植过程中或多或少使用了防治昆虫的农药,这些以往使用的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对于中华绒螯蟹等水产养殖动物的毒性较强,产生了新的安全隐患。
其中,辛硫磷就是一种典型的传统农药,在种植业中长期广泛地使用,而它对于中华绒螯蟹等水产养殖动物毒性较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辛硫磷,Phoxim,中文别名:肟硫磷、倍腈松、倍腈松乳油、肟硫磷乳油、辛硫磷乳油、辛硫磷颗粒剂。辛硫磷,杀虫谱广,击倒力强,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对磷翅目幼虫很有效,是农业种植业中常用的广谱性有机磷杀虫剂。在养殖过程中,曾经有由于水体中局部辛硫磷浓度过高造成中华绒螯蟹死亡的案例。
中华绒螯蟹养殖的安全性是目前危害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如何降低环境中辛硫磷等农药残留对于中华绒螯蟹的毒性,提高中华绒螯蟹存活率,克提高中华绒螯蟹品质,保障食品安全成为关键性技术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乳酸菌复合剂,该乳酸菌复合剂能够有效降低辛硫磷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提高中华绒螯蟹存活率,提高中华绒螯蟹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乳酸菌复合剂,包括如下组分: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酶和缓冲剂,其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总活菌浓度为大于等于100亿/克。
优选地,所述乳酸菌复合剂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占所述乳酸菌复合剂总质量的20~4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乳酸菌复合剂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组成:保加利亚乳杆菌20~40%,嗜酸乳杆菌12~45%,枯草芽孢杆菌10~45%,酶2~3%,缓冲剂0.8~5.5%。
更佳地,所述乳酸菌复合剂由如下百分比组成:保加利亚乳杆菌20%,嗜酸乳杆菌40%,枯草芽孢杆菌33%,酶2%,缓冲剂5%。
更优选地,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活菌浓度为80~100亿/克。
更优选地,嗜酸乳杆菌的活菌浓度为70~100亿/克。
更优选地,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浓度为50~100亿/克。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活菌浓度为100亿/克,嗜酸乳杆菌的活菌浓度为100亿/克,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浓度为100亿/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宏螯生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宏螯生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70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