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公路收费站间流量关系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16666.5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5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赵敏;孙棣华;和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18 | 分类号: | G06F17/18;G06F17/16;G06Q50/26;G08G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武君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公路 收费站 流量 关系 分析 方法 | ||
1.一种高速公路收费站间流量关系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不考虑车辆时延性及离散性的理想条件下,假设车辆间距服从均匀分布,得到高速公路收费站间流量转移系数,其中,流量转移系数αij(τ)为时间窗τ内从i收费站驶入路网、从j收费站驶离路网的车辆数Qij(τ)与从i收费站进入路网车辆总数Qi(τ)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
步骤2:预估车辆通过各高速公路收费站的行程时间,其中,所述行程时间包括起始路段的行程时间和非起始路段的行程时间,
预估所述起始路段的行程时间方法具体为:
当统计时间窗τ内路段的实际数据量Q0,1大于等于χ时,车辆的行程时间为:
当统计时间窗τ内路段的实际数据量Q0,1等于0时,用下游收费站的数据去估计起始路段的行程时间,所以车辆的行程时间为:
式中,表示通过其他收费站数据估计得到的收费站0,1之间的行程时间,f为扩展路段数,d表示目标路段下游方向,表示统计时间窗τ内车辆经过收费站0和收费站a+1的行程时间,表示统计时间窗τ内车辆经过收费站f和收费站f+1的行程时间,χ为路段数据量;
当统计时间窗τ内路段的实际数据量Q0,1小于χ但大于0时,车辆的行程时间用实际的数据量加估计的行程时间计算得到,所以车辆的行程时间为:
上式中,δ为权重参数,表示统计时间窗τ内由路段的实际数据量Q和路段行程时间估计值相结合计算得到的行程时间,
预估所述非起始路段的行程时间方法具体为:
当统计时间窗τ内路段k的实际数据量Qk-1,k大于等于χ时,车辆的行程时间为:
当统计时间窗τ内路段k的实际数据量Qk-1,k等于0时,用上下游收费站的数据去估计路段m+1的行程时间,所以车辆的行程时间为:
式中,表示通过其他收费站数据估计得到的收费站k-1,k之间的行程时间,f、ε为扩展路段数,η为权重参数,u表示目标路段上游方向,d表示目标路段下游方向,表示统计时间窗τ内车辆经过收费站k-1-ε和收费站k的行程时间,χ为路段数据量;
当统计时间窗τ内路段k的实际数据量Qk-1,k小于χ但大于0时,车辆的行程时间用实际的数据量加估计的行程时间计算得到,所以车辆的行程时间为:
式中,μ为权重参数,表示统计时间窗τ内由路段的实际数据量Q和路段行程时间估计值相结合计算得到的行程时间;
步骤3:拟合高速公路k-1收费站与k+a间的车辆行程时间的分布,其中拟合公式为:
f(x)=a1*exp(-(x-b1)/c1)^2,a1、b1和c1为拟合系数,
拟合完成后在95%置信度下确定合理的置信区间,得到统计时间窗τ内k-1收费站与k+a间的车辆行程时间的上下界再将区间外的数据进行剔除;
步骤4:在考虑车辆时延性的基础上修正收费站k-1与收费站k+a间的流量转移系数,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αk-1,k+a(t0,t0+τ)为t0到t0+τ时间段内收费站k-1与收费站k+a间的流量转移系数,Qk-1,k+a(t0,t0+τ)为t0到t0+τ时间段从k-1收费站驶入路网、k+a收费站驶离路网的车辆数,为到统计时间段从k-1收费站驶入路网的车辆数;
步骤5:基于步骤4,在考虑车辆离散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收费站间的流量转移系数,具体为:
步骤51:模拟流量Qun从高速公路上游驶入路网;
步骤52:统计下游流量Qdn的变化情况;
步骤53:将上游流量Qun考虑时间滞后的简单平移得到Qun′;
步骤54:将Qun′进行平滑处理得到Qun*;
步骤55:将Qun*与Qdn进行对比分析车辆离散性特点,进而修正所述步骤4得到的流量转移系数;
步骤6:结合步骤3~步骤5,建立各收费站间的流量转移矩阵,具体为:
对于(t0,t0+τ)统计时间段内从k+a收费站驶离路网的车流量Qk+a(t0,t0+τ)满足:
其中,表示到统计时段内从r收费站驶入路网的车流量,αr,k+a(t0,t0+τ)为从r收费站驶入路网到k+a收费站驶离路网的流量转移系数,
默认车辆不会在极小时间段内从同一个收费站上道再下道,则:
对于(t0,t0+τ)统计时间段内从k-1收费站驶入路网、k+a收费站驶离路网的车流量满足:
用矩阵形式表示为:Φ(t0,t0+τ)=A(t0,t0+τ)·Ψ(t0-tij_up,t0+τ-tij_down),其中,Φ(t0,t0+τ)表示下道流量向量,为以yj(t0,t0+τ)为元素的m维列向量,yj(t0,t0+τ)为(t0,t0+τ)统计时间段内从j收费站驶离路网的车流量,j=1,2,...,m,A(t0,t0+τ)为以αi,j(t0,t0+τ)为元素的m×n维矩阵,i=1,2,...,n,Ψ(t0-tij_up,t0+τ-tij_down)表示上道流量向量,为以Qi(t0-tij_up,t0+τ-tij_down)为元素的n维列向量,Qi(t0-tij_up,t0+τ-tij_down)为(t0-tij_up,t0+τ-tij_down)统计时段内从i收费站驶入路网的车流量,
默认车辆不会在极小时间段内从同一个收费站上道再下道,i、j随收费站的变化而变化,则用公式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666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