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花结构的二硒化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15306.3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0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马飞;孙军;刘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19/04 | 分类号: | C01B19/04;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结构 二硒化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花结构的二硒化锡及其制备方法,该二硒化锡为片层堆叠的花状结构,从该花状结构的微观图可以看出,每一个片层上都产生微小其他片层,使得形成的花状结构的比表面积较大;该纳米花结构的二硒化锡的制备方法过程简单,使用的原材料和溶剂无污染,通过原材料的选择,溶剂的选用,使得制备出的花状的二硒化锡的纯度高,尺寸均匀,形状一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化合物半导体纳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花结构的二硒化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二硒化锡独特的层状结构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层状结构导致层间强烈的声子散射,从而具有较低的晶格热导率及各向异性的电子和光电性质,在热电材料、光电传感、储能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应用于全息图的固相介质、热电制冷材料、红外光电仪器、薄膜电极和记忆切换开关等。至今,二硒化锡纳米材料的合成主要采用高温高压方法,合成过程复杂,多晶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有物理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法等,大多数方法制备过程周期长,毒性大,相组成不纯。因此,研究和探索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推广的有效合成二硒化锡纳米结构的方法十分必要。
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出的二硒化锡通常为片状或针状结构的二硒化锡,片状或针状结构的二硒化锡比表面积小,在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实际应用过程中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纳米花结构的二硒化锡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操作过程安全,且无污染,制备出的二硒化锡纳米花结构是单相粉体,比表面积大,形状、大小均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所述纳米花结构的二硒化锡由多个片层螺旋堆叠组成,每一个片层由晶体螺旋堆叠生长形成;多个片层螺旋堆叠形成的二硒化锡的直径为1~2μm,每一个片层厚度为5~10nm。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优选的,所述二硒化锡为单相粉体结构。
一种纳米花结构的二硒化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油胺加热后,在油胺中加入二氧化硒搅拌均匀,再加入氯化亚锡和正十二硫醇,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溶液;
步骤2,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在密闭环境下发生反应;
步骤3,反应结束后,离心收集沉淀产物,洗涤沉淀产物,将洗涤后的沉淀产物烘干后,得到纳米花结构的二硒化锡。
优选的,步骤1中,油胺的加热温度为65~75℃。
优选的,步骤1中,加入的氯化亚锡和二氧化硒的摩尔比为1:1。
优选的,步骤1中,加入的二氧化硒和正十二硫醇的比例为1mmol:(0.8~1.2)mL。
优选的,步骤1中,加入的二氧化硒和正十二硫醇的比例为1mmol:1mL。
优选的,步骤2中,反应温度为170~190℃,反应时间为24~48h。
优选的,步骤3中,洗涤沉淀产物的洗涤液为甲苯和乙醇的混合液。
优选的,步骤3中,洗涤后的沉淀产物烘干温度为50~60℃,烘干时间为4~6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花结构的二硒化锡,该二硒化锡为片层堆叠的花状结构,从该花状结构的微观图可以看出,每一个片层上都产生有微小的其他片层,使得形成的花状结构的比表面积较大,当该二硒化锡应用到传感器领域时,吸附效率高,响应时间短;当该二硒化锡作为催化剂使用时,能够提高催化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53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