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风分离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13700.3 | 申请日: | 2019-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7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 发明(设计)人: | 熊至宜;唐海亮;黄宏韬;王燕娜;马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 主分类号: | B04C5/24 | 分类号: | B04C5/24;B04C5/28;B04C5/08;B04C5/185;B04C5/02;B04C5/04;B04C5/1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侯玲玲;李辉 |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旋风管 进气管 空腔 旋风分离器 筒体 出口 隔板 进气均匀性 可拆卸连接 流体 旋流 连通 申请 下行 堆积 流出 堵塞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器,其包括:筒体;其内设置有空腔;筒体上设置有与空腔相连通的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进气管;其设置于空腔内,且进气管的一端与入口相连通;多个旋风管,多个旋风管设置于空腔内且多个旋风管围设在进气管的外侧;每个旋风管与进气管的另一端相连通;且每个旋风管均与空腔相连通,每个旋风管用于使待分离的流体下行并发生旋流,以使分离后的气体和灰分能分别通过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流出;筒体包括在轴向上相对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可拆卸连接;第一部分内设置有用于固定进气管和多个旋风管的隔板。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提高进气均匀性且能避免灰分堆积而引起堵塞现象的旋风分离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分离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风分离器。
背景技术
旋风分离器是利用气态非均一系在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将气流中的粉尘杂质分离出来的一种气固(液)分离设备。
现有技术中的旋风分离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该壳体内的多个旋风管。该壳体内具有相分隔的气相收集室、进气室和排污室。且该气相收集室位于壳体的顶部。进气室位于壳体的中部。排污室位于壳体的底部。每个旋风管横跨气相收集室、进气室和排污室。也即每个旋风管从气相收集室朝向进气室延伸并延伸至排污室。且每个旋风管的顶端与气相收集室相连通。每个旋风管的底端与排污室相连通。每个旋风管的中部与进气室相连通。由于进气室内进入各个旋风管的气体的量无法精确控制,所以现有技术中的旋风分离器存在明显的进气不均匀现象,直接影响了旋风分离器的稳定性和分离性能。此外,由于进气室与气相收集室和排污室相分隔,且每个旋风管的顶端朝向气相收集室敞开;所以进气室内容易形成灰分堆积,进而堵塞各个旋风管的朝向进气室敞开的敞口,造成旋风管被堵塞的现象。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旋风分离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提高进气均匀性且能避免灰分堆积而引起堵塞现象的旋风分离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筒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入口、第一出口以及第二出口;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入口相连通;多个旋风管,多个所述旋风管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多个所述旋风管围设在所述进气管的外侧;每个所述旋风管与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相连通;且每个所述旋风管均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每个所述旋风管用于使待分离的流体下行并发生旋流,以使分离后的气体和灰分能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流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筒体包括在轴向上相对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进气管和多个所述旋风管的隔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隔板包括沿轴向相对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以及围设在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之间的外周壁;所述外周壁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周壁相连;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的第一贯通孔以及多个第二贯通孔;所述进气管穿设于所述第一贯通孔内;多个第二贯通孔围设在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外侧;每个所述第二贯通孔内固定一个所述旋风管相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筒壁上,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分隔成位于所述第一壁面一侧的第一腔室和位于所述第二壁面一侧的第二腔室;每个所述旋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每个所述旋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每个所述旋风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相连通的第一开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上可拆卸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接头上设置有密封所述进气管的密封面,所述密封面位于所述第二开口背对所述入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开口周围的侧壁通过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一开口周围的侧壁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37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