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提高固沙灌木成活率的器具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13239.1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9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荣;赵洋;张志山;潘颜霞;王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A01G29/00;E03B3/02;E02D3/00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马正良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沙 灌木 成活率 作物秸秆 农作物秸秆 干旱沙区 导水槽 秸秆 土壤有效含水量 固定支架 管理成本 苗木成本 人工成本 上固定环 深层土壤 收集雨水 下固定环 有效解决 雨水输送 玉米秸秆 导水管 再利用 防沙 治沙 水稻 小麦 伤害 土地 | ||
1.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提高固沙灌木成活率的器具,是由上固定环(1),下固定环(2)、导水槽(3)、固定支架(4)、导水管(5)和骨架(6)组成,其特征是导水槽(3)与上固定环(1)和下固定环(2)连接,与水平面的倾角为40°- 60°,并居于上固定环(1)和下固定环(2)之间,呈圆台状,导水槽(3)与上下固定环之间排布网状的秸秆骨架(6),导水槽(3)下端置有导水管(5),导水管(5)由拐角角度为120°铁管制作而成,并与导水槽(3)下端连通,拐向导水槽(3)的内侧,下固定环(2)底部焊接固定支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提高固沙灌木成活率的器具,其特征是秸秆骨架(6)是由小麦、水稻或玉米秸秆制成网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323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