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颗粒浓度检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11952.2 | 申请日: | 2019-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6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 发明(设计)人: | 黄华斌;徐亮名;周艳丽;林承奇;蔡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华厦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 代理公司: | 广东品安律师事务所 44420 | 代理人: | 刘井 |
| 地址: | 361024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细颗粒 受光器件 手机主体 光源 浓度检测装置 光路组件 通信模块 光源提供电能 计算处理能力 电路板 反射镜反射 光学透镜 光学组件 信号通过 应用程序 传感器 处理器 手机 反射 集成电路 电源 放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颗粒浓度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手机主体和光学组件,手机主体设有受光器件和光源,并给受光器件和光源提供电能,光源发出的光信号经过光路组件中反射镜反射于细颗粒,细颗粒再次反射的光信号经过光路组件的光学透镜放大后,被受光器件接收,受光器件接收的光信号通过手机主体内的集成电路和处理器处理后,计算出细颗粒浓度并在应用程序APP上显示。该发明通过手机自身具有的电能、计算处理能力和通信模块,节省了现有细颗粒传感器中受光器件和光源需要独立的电源、电路板和通信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颗粒浓度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手机组件实现该功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颗粒物是指气溶胶体系中均匀分散的各种固体和液体微粒,包括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是由直接污染源释放到大气中造成污染的颗粒物,二次颗粒物是由大气中某些污染气体组分之间或这些组分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之间通过光化学氧化反应、催化氧化反应或其他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颗粒物。大气颗粒物主要是天然污染源产生的,但局部地区如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和工矿区,人为产生的数量比较多,包括三大化石燃料、生物质等燃烧以及道路和建筑扬尘、工业粉尘等直接排放的一次颗粒物,也包括一次排放的气态污染物转化而成的二次颗粒物,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工业、交通迅猛发展,人口日益集中,城市更加扩大,燃料消耗量极具增加,人为原因造成的颗粒物污染日趋严重。大气颗粒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易携带有毒、有害物质,微粒沉降速度慢且输送距离远,而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其过滤和阻挡大气颗粒物的效果有限,因此大气颗粒物对人体的影响很大。测量颗粒物浓度的方法主要有重量法、光散射法、浓度规格表比较法、光度测量法和粒子计算法。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检测仪器为利用光散射法生产的激光粉尘仪,以及利用光散射法制作的便携式颗粒物传感器,测量装置比较复杂,需要额外的电源和电路板以及通信模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利用手机本身的处理器和电源,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精准度较高的细颗粒浓度检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颗粒浓度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手机主体和光路组件,在手机主体上设置有受光器件和光源,受光器件和光源由手机电池供电,光源产生的光经过光路组件并最终到达受光器件,受光器件产生的模拟信号通过手机处理器处理,然后在手机应用程序APP上显示。光路组件含光学透镜和反射镜,光源产生的光线经过光学透镜前端,光路组件设计成伸缩式。该发明节省了单独的电源、电路板和蓝牙通信模块,同时光路组件的伸缩式设计使得结构更紧凑,更易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手机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光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光路组件伸展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光路组件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进一步披露一些非限制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颗粒浓度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手机主体1,手机主体1上设置有受光器件11和光源12,受光器件11和光源12由手机主体1供电。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颗粒浓度检测装置,该装置还包括光路组件2,光路组件2设有反射镜24和光学透镜25,光源12发出的光信号经反射镜24反射于光学透镜25前面的细颗粒3上,细颗粒3对光信号再次进行发射后,通过光学透镜25放大,最终被受光器件11接收。所述手机主体提供受光器件11和光源12的电能,受光器件11接收的光信号通过手机主体1内置集成电路进行处理,然后通过手机主体1内的处理器进行计算,并在手机主体1的应用程序APP上显示细颗粒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华厦学院,未经厦门华厦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19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